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诗,年年入选小学课本,可
在古代的诗词中,情与景总是分不开的。在广阔浩大的视野中,包含着作者内心的澎湃与壮志,比如苏轼的那句千古佳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优雅静谧的山林风景中,蕴含着的往往是作者想要远离尘嚣的心境,比如王维的那首《鹿柴》中的名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在幽静暗淡的黄昏,诗人往往会将内心忧愁无奈的情感或者片片思绪赋予眼前的情景,比如李煜的短短16个字就勾勒出了一种极度凄凉的悲苦之景,也反映出了作者内心那种忧郁寡欢以及对往事的惦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在寄景抒情的诗词中,一般的先写景后抒情,亦或者是比较少见的先抒情后写景再次进行情感加深,而就有这么一首诗就是单纯写景,这在古代的诗词中是极其少见的。
今天小赫赫就与大家来共同赏析这样一篇“独特”的寄景抒情诗,来自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是晚唐最具有才情的诗人,而且他的名气也是很大。杜牧的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简练易懂,很少引用典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传达的道理通过简短的诗句告诉读者,很多诗都是看似信手拈来,没有经过很刻意的雕琢,但是却表达着非常深刻的情感。
杜牧的这首《山行》就是在自己最不得志的时候写的,全诗毒辣极其唯美,读者从中丝毫感觉不到有任何的苦痛可言,有的只是惬意已放松。但这正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个相当有才华的人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更糟糕的是还时不时地遭到别人的排挤,内心的惆怅与愤慨只能在流浪江南的路上,告诉那一处处风景,因为只有它们能够静静地倾听。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刚开始,杜牧就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沿着那绵延弯曲的小路上山,越走越偏僻,路非常的难走,可是到达山顶后,极目远眺,却发现在那白云深处竟然还有人家。
头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外游览风景的事情,可是随着在山中小路上的不断绵延爬升,已经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了,可是在山顶眺望时,视野豁然开朗,竟然在这样的地方也会有人家在。这两句诗看似很普通,但是却将眼前之景写得宛如一幅画。
而在第二句中,又一个常常被人们弄错的字:生。在第五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上,这句诗也着实让彭敏思考了好大一会儿。
很多课本中,都将这一句写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其实“深”在这里时讲不通的。原文中的一个“生”字,就将山顶白云升腾和飘浮种种动态描绘了出来,也说明作者所攀登的这座山很高。如果是“深”的话,说明在白云淹没群山的深处,有一处人家,那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可是在这样的“深冷”的地方,如何还有枫树生长呢,枫树是最不喜欢“冷”的植物啊!
所以尽管很多的教材中,写成了“深”,但是正确的诗句应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前面的写景都只是铺垫,杜牧现在才刚刚做好热身,真正的经典在最后的两句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了这里,静谧无限,我停下了马车,站在原地欣赏着这山中的美景,山上的枫叶就像被染过的一样,比二月里的花开得更加鲜艳。
在这两句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为了领略这山林极具艳美的风光,竟然全然不顾舟车劳顿,赶了这么远的路来这里欣赏山中的风景、枫叶。
在前面足够的情感与情景铺垫之下,在经过作者这样细腻入微的描写,一幅秋霜枫叶图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可谓水到渠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悲寂寥”的秋天,杜牧却看到了秋天的热烈与生气勃勃。
在上小学时,小赫赫就非常喜欢这首诗,那时的我只知道简单的背诵,还无法体会其中的美景以及深意,随着年龄、阅历的而不断增长,再来品味杜牧的这首诗时,才真正地体会到了这首普通的诗中所蕴含着的真切的美与真挚的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