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辛弃疾和韩玉填词的

前言

昨天在写《人间词话里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2):湘真、半塘、疆村、竹垞》时,发现王国维有这么一段话很有玄机:

[十七]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玉《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食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王国维说“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这句话说了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看辛弃疾和韩玉的这几首作品就明白了。

一、辛弃疾《贺新郎》《定风波》

1、《贺新郎·柳暗凌波路》[宋]辛弃疾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宋人填词还是用诗韵,上去是可以通押的,清朝戈载就根据宋人用韵的情况,归纳编撰了《词林正韵》,其中第四部合并了诗韵的语、虞、御、遇四个韵部,

我们细细看一下辛弃疾这首词的韵脚:路、、去、语、句、橹、数、苦、暮、渡、舞、否、诉。会发现这个字很扎眼,喜欢作诗填词的朋友对于这个字很熟悉,因为这个字是最常见的入声字之一。而入声字在作诗填词时和其他三声(平上去)是完全不可以通押的。

但是,辛弃疾这首词却是入声韵与上去韵通押的。而且王国维还点出了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也有这种现象,就是《定风波》

2、《定风波·金印累累佩陆离》辛弃疾

《定风波》这个词牌与《贺新郎》不同,贺新郎不换韵,而定风波是一个换韵的词牌。

押平声韵: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换仄声韵: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押平声韵:玉堂元自要论思。换仄声韵: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换仄声韵: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定风波押平声韵是一个韵部,另外有六句换仄声韵,每两句为一组,这一组自己要相互押韵,例如第3、4句的韵脚:去、处属于一个韵部;第6、7的韵脚:士、醉属于一个韵脚。

但是在第9、10句出现问题了,夜和热不是同一个词韵的韵部,一个第十部一个第十八部;在诗韵中也不是一个韵部,夜属于去声部,而热是入声字,属于入声部。无论是作诗还是填词,入声都是独用的,不和上声、去声通押的。

所以王国维特意点出,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把绿热二字当作上声、去声一起使用了

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

但是这种通押的现象不仅仅在辛弃疾的词中出现,王国维还点名了韩玉的两首词。

二、韩玉《贺新郎·绰约人如玉》《卜算子》

韩玉,字温甫,南宋词人,本是金人,绍兴初挈家南渡。著有《东浦词》,世人又称其韩东浦。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韩玉和辛弃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这个老街先不说破,大家可以想一想。

1、《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我们先看看韩玉的《东浦词》中的两首词,第一首《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绰约人如。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春工若见应为主。忍教都、闲亭邃馆,冷风凄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泪连香寄与。须信道、离情如许。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千古恨,与谁语。《贺新郎·绰约人如玉》

这首词押韵上去韵:注、舞、侣、女、主、雨、许、与、处、语,但是中间夹杂了两个入声字:玉、曲。刚才说过,在填词时,入声独用,不可平上、去通押。所以王国维说韩玉在这首《贺新郎》中:

以玉曲叶注女,

这里多说一句,作诗的时候,平声、入声当然都是独用的,上声与去声偶有通押现象,但是极少极少;不过填词时不同,上声和去声是允许通押的,而且极为普遍。但是入声和平声依然是独用。

另外,大家要明白在换韵的诗词中,同一组韵也是重要遵循这个规则的。例如上面举例的辛弃疾《定风波》。

2、《卜算子·杨柳绿成阴》

我们再看看韩玉的另一首《卜算子·杨柳绿成阴》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掩金铺独自眠,那更逢寒夜。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何事王孙不早归,寂寞秋千月。

卜算子这个词牌有四个韵脚:节、夜、谢、月,这里又出现问题了,夜、谢是去声,都属于韵,而节、月属于入声,韩玉又把不可通押的入声、去声混用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王国维说:

《卜算子》以夜谢叶食月,

意思是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是:食,而不是节,但是老街味道看到的这首词是“初过寒食节”,结尾是“节”而不是“食”。

钦定词谱中卜算子有7体,第二句◎●○○▲,第四个字都是平声,而“食”也是一个入声字,并不符合声律,或者韩玉把食当作平声用了?或者王国维看到了另外一个版本,最后二字是“寒食”?

三、平、入独用,上、去通押

从齐梁时期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出现以后,诗人们作诗都开始注意四声:平、上、去、入。老街在上面说过,在不换韵的情况下,平声和入声永远是单独使用的。

1、入声独用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押入声韵:绝、灭、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平声独用

李白《静夜思》押平声韵:广、霜、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上声韵的诗

上声韵和去声韵在诗中很少通押,也基本是独用的,例如王维《鹿柴》押韵上声:响、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作shǎng)。

4、换韵诗中的一组去声韵

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换韵的古风,最后四句是一组韵,押去声韵:去、路、处。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诗中的上去通押现象

诗中上去通押的现象极少,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说上去通押“在盛唐以前几乎没有,直到中晚唐以后才较多一些”。例如杜甫的《石壕吏》中第5、6、7、8是一组韵:怒、苦戍。其中苦是上声: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6、词的上去通押是常态,但是入声与上去通押极少见

押仄声韵的词中,入声韵独用,上去韵是可以通押的。例如岳飞这一体《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绝对不会掺杂上声和去声韵: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押的是上去韵:雨、去.......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四、入声字的消失:入派三声

南宋以后,入声字派入了其他三声“平、上、去”,例如食、石、集、叔等入声成了今天的平声字,入声字“曲、法、谷”变成了上声字,入声字“玉、阔、物”变成了去声字。

在元曲中,“玉、曲”是可以和注、舞这些字通押的,都属于《中原音韵》中的韵部。因此王国维说:

辛弃疾.....韩玉..........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北曲就是指元朝后兴起于北方的杂剧和散曲,元曲虽然有定格,但是比起近体诗和词牌来说灵活得多,有些曲牌还可增句、加衬字、允许平仄通押。

结束语

老街在说到韩玉的时候,留了一个伏笔,说韩玉和辛弃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实熟悉辛弃疾的朋友一定能看出来,这个共同点就是韩玉和辛弃疾原先都是金国人,两个人都是在南宋绍兴年间从北方南渡到宋朝任职。

金国人作诗、填词甚至包括科举考试,虽然都采用汉人的方式,但是生活中的语音或许和南方的汉人有些许不同,所以这两个人会有入声混用的现象。这是老街个人的猜测,没有调查和研究,不必当真。

老街味道

人间词话里那些莫名其妙的名字(2):湘真、半塘、疆村、竹垞

读不懂王国维人间词话?先从永叔、小山、皋文这些名字认起

似花还似非花言情与赋物苏轼宋徽宗告诉我们创作咏物诗词的秘密

学习诗词创作不可不知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绝妙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