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者要息攀缘防觉观,以无求之
文青衫文斋初习禅修,最难克服的就是攀缘心,攀缘心是有住的,相对而言的随缘心是无住的。攀缘是心里有所想,心里住相;觉悟者心中根本就不会去想,离一切相。攀缘心就是有所得的心,是心迷于外境,心有所求就会产生执念,自性本心就会被执念奴役,烦恼、痛苦接踵而至。无住心就是无求之心,心无外缘,自然寂静。执念如渊、执念如尘、执念如泪,执念是众生自心蒙尘,如在冰水烈火,所以,攀缘心是病,让人狂心难歇,让人中了贪嗔痴三毒。对顺境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对逆境生嗔恨,不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对事理难以明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颠倒妄取,起诸邪行。禅修者如果没能歇下攀缘心,证道无望,苦业有因。所以,欲得证道,必须先息攀缘心。佛陀告知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意思是如果你们修习佛法,以攀缘心来听佛法,用的就是我们这个妄想心,以主观的心理来学法,是无法证道的。一切含有知觉灵性的众生,自无始时期以来,种种错误颠倒,都受攀缘力所支配,使禅修误入歧途。因此,禅修者要守住清净境界,守一不变,认清并突破攀缘的念头,当下突破,当下宁静。本心无攀缘,本心没有对某一个人、某一种事的思念、执著,本心倏然之间便清净了。本心在当下圆明照了、无内无外、无来无去、平等一切、圆照法界。正所谓“荡念垢兮洗惑尘”,妄念之垢、尘世之惑当下荡然无存,在定慧的朗照中洗得干干净净,法身显现,一片透明、湛然不动、清敝无边、朗照无碍,心不被万物所拘,寂然而不动。同时,延寿禅师的《定慧相资歌》有“觉观贼应时克”的说法。“觉观贼”与“攀缘心”都是由执着、有作意的相,有觉有观都是作意,正是“心迷不觉悭成贼”。然而,禅修时没有觉观的,不是通过大脑思考的,做什么事都不是作意的,而是直心自然流露,想都不用想,直接显现。自性本心应该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的,脱解三空不倚不着而为去垢,化众生而不取相。“觉观贼”便成了“偷去”众生本心的“贼”,是贼就要防,“觉观贼”就要应时克除,克除了,消亡了,证道本心才能通透显现。修禅这有了觉观攀缘,就会念念不住,善法不起。但“禅”不是造作,不是意识模仿,不是自我安慰;“定”不是想象,而是本来就有的存在。有觉有观都是障碍,觉照之处不是本心,是意识心的造作,禅修者当修持无求之心。当心无所求,即使天翻地覆,本心依然湛然,智慧朗照。就如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无论发生什么境界,你的无求之心一点不受影响、一点不会惊奇,所谓“天翻地覆终无改”、“莹似琉璃含宝月”。“莹”体现出一种透明、一种莹泽,如果息了“攀缘心”、严防“觉观贼”,禅修者的本心就会像非常透彻的琉璃含着宝月。“宝月”即指本心,也就是无求之心,琉璃如果没有宝月,它虽然光滑清爽,但是却没有一种光明的显现。一当月光照在琉璃上,就会闪烁出无限的光彩、无限的庄严、无限的变化。这就是道的境界、禅修者的境界,就是法身报身显现的境界。所以,修道证到这里,“琉璃本心”就会显示出这样的境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