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人,一定具备两个特质道德经揭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学习观想《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讲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亲爱的读友们,大家好,又是崭新美好的一天,易丹青和大家如约相见了!通过认真学习观想,易丹青对这一章所领悟的释义是:厚重是轻浮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圣贤终日奔走,离不开装载行李的车辆,虽然沿途风景秀美,由于谨守忧国忧民的根本他们平静似水,处之泰然。任何领域,如果只知道自己贪图享乐,自私占有,不懂得奉献他人,本末倒置,轻浮急躁就会失去根本和主宰。亲爱的读友们,和易丹青共同学习了《道德经》这一章的内容后,让我们开始探讨今天文章题目的主题。成大事的人,到底具备哪两个特质呢?《道德经》这一章揭示的的秘密又是什么呢?其实,学习完这一章的内容后,读友们会发现,这两个特质很容易就找出来了。第一个特质脱胎于“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成大事的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轻浮急躁,一定要平心静气,才能沉着冷静,正确应对。高手一般都是喜怒不形于色,《孙子兵法》里就讲到:“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三国演义的经典桥段,“空城计”里,诸葛亮城门洞开,静心抚琴,司马懿亲率大军,竟不敢入!宋代苏洵眼中,具有大将风范的人,在其诗词《心术》中也有过具体描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由此可见,修身养气的功夫,是成大事的人的必备条件!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阐释的尤其明白,成大事的人,“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易丹青尤其喜欢这句话,读友们可以观察一下,生活中越是在危难时刻,关键节点,越是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厚重潜质,爆发出一个人的无限潜能,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流击水试看浪遏飞舟”!亲爱的各位读友们,无论你从事的是哪个行业,各行各业,在碰到困难挫折,逆境危机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浮急躁,多默念几遍“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句话,危机危机,危难之中更有机遇,问题就是财富,让我们更加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化危难成机遇,解决问题收获成长,每闯过一关都会更加天高云阔,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与君共勉!好的,我们探讨完成大事的人第一个特质,接下来,易丹青和读友们一起探讨成大事的人的另一个特质。另一个特质的秘密就藏在《道德经》本章内容的另一句话里,“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这就告诉我们成大事的人不能只讲私利,而要天下为公,奉献社会,利益他人。也就是易丹青之前文章中提炼出来的大道内涵,“利他为公”!说白了,成大事的人要依道而行,为国为民,也就是“利他为公”,不断传递正能量,在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面前,一定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在易丹青前天所写的文章里面,我们引用过孔子的一句话,同样非常契合今天的主题,我们再次分享一下。《论语·子路》里讲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见,成大事者都是不见小利,天下为公,奉献社会,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亲爱的读友们,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千万不要自私自利,一味占有,背道而行必然失道寡助,路会越走越窄;而是要利他为公,奉献社会,依道而行必然得道多助,路会越走越宽。易丹青很喜欢一副对联,充满哲思,和大家共同分享。“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与君共勉!亲爱的读友们,学习的时光是美妙的,让我们回顾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读友们和易丹青一起学习了《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的内容,共同发散思维,揭示了成大事的人的两个特质,一个是“每临大事要静气”,另一个是依道而行,利他为公!希望今天的学习内容让读友们有所收获,感谢各位读友的共同陪伴,一如往日,易丹青和你们相约明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