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烹饪大师的作品,佳肴除了美味之外,

北京权威雀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8/9329858.html

大多数烹饪大师的作品,佳肴除了美味之外,还要有悦目的属性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古代的两道著名菜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吧~孙中山先生说:“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是烹调者,亦一美术之道也。”孙中山明确地指出烹调也属于美术的范畴。他认为,把悦口的美味佳肴排除在美术的范围之外是不公平的。不过,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只是讲了美馔佳肴可以悦口这样一个方面的属性。其实烹饪大师的绝大部分作品,除了悦口之外,还兼有悦目等属性。

我们知道中国突任作品历来讲究色、香、味、形、器。味是供味觉器官一舌头品尝的;香是供嗅觉器官一鼻子享受的;色、形、器都是供视觉器官一眼睛观赏的。一道色、形俱美的肴馔,不仅能诱人食欲,同时又是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观赏艺术作品、例如红案厨师烹制的“鱼戏芙蓉”、“熊猫戏竹”等,都能给人以精神享受。特别是那些花式拼盘,“花篮式”、“扇面式”、“蝴蝶式”“孔雀开屏式”等等。在造型上有平面式、立体式;在艺术构思及:工艺要求上,讲究主题新颖,构图、配色、雕刻、拼摆精美。

现代一般人只觉得红案厨师的作品要求色、形之美,白案厨师烹制的面点类食品在造型方面似乎没有多大的讲究。其实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唐宋以来,对面点类食品色泽、造型方面的要求并不次于红案的菜肴。唐中宗时尚书右仆射韦巨源举办的一次“烧尾宴”中的面点类食品,充分反映了这一点。这次“烧尾宴”上的食品名称,流传下来的共有五十八种,其中面点类食品就有二十五种。这二十五种面点,都有色泽、造型方面的严格要求,如“水晶龙凤糕”要求糕体白亮如水晶,上面要有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来点缀,“火焰盏口槌”的上部,要像正在燃烧的火焰一样的颜色和形状,“曼陀样夹饼”成型后,要像曼陀罗果成熟时那样的颜色和四瓣裂开的形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组名叫“素蒸音声部”的食品。这组食品是用面粉包着馅料,用笼蒸熟的,就是今天的包子一类。其馅料取材之奇,面粉之精以及滋味要求之美,姑且不说;仅就造型而言,也是令人惊异的。它要求制成由七十人组成的乐舞场面,既有弹琵琶、鼓琴瑟、吹笙箫的乐工,又有身着罗绮,翩翩起舞的歌女,各人有各人的服饰、姿势、动作和表情。资料中特别提到:这七十个人都要像蓬菜仙女那样漂亮的女子。试想,这样一组面点食品,谁能说它不是一种高级美术作品呢。“素蒸音声部”这组工艺食品以及与之相应的同类食品被载入韦巨源的烧尾宴中。这一方面说明中宗时期(实际是韦后执政),官僚们生活之奢华和对乐舞兴趣的浓厚;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中国烹饪讲究造型美是源远流长的。

“熊白啖”是唐代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它由唐宪宗时的给事中穆质亲手创制。其主料为熊脊部的肥肉与瘦的鹿肉干儿,加上调味品合烹而成。这道菜的创制,与穆宁的家法有关。史书上说,唐代士大夫中家法最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唐玄宗开元间的宰相韩林,另一个就是穆宁。穆宁是一位颇有才干、性情刚直的大臣。安史之乱时,他与颜真卿一起,招兵抗击叛军。史思明曾遣使以高官厚禄诱他投降,他愤然杀掉来使,誓不附敌;以后为官不附权贵,屡遭谪贬,仍然刚直不阿。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穆赞,官至御史中丞;次子穆质,官至给事中;三子穆员,四子穆赏,都有才德。穆宁对四个儿子自幼管教甚严,同家僮样看待,稍有不是,就加以责打。大历七年,穆宁任和州刺史时,四个儿子曾一度在家侍奉父亲。穆宁让四个儿子轮流在厨房里为他办理膳食,叫做“值馔”。端上来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儿,值馔的人就免不了一顿责打。尽管四个儿子都千方百计地采购市上的好肉好菜,小心谨慎地烹制菜肴,但却很难避免刑杖之苦。因此,轮到谁值馔,谁就发愁。

有一天,轮到给事中穆质值馔,他看到厨房里放着一块雪白的熊脊肉,还有殷红的鹿肉干儿,灵机一动,觉得把这两种肉搭配在一起烹制,或许可以成为一道好菜。于是他和哥哥弟弟一起先在厨房里作了试验。果然烹成的菜,肥瘦综合,红白相间,不仅好吃,而且好看。于是就进一步改进,终于烹成了一道美味佳肴,取名“熊白啖”。穆宁一尝,确实不错,竟将这菜吃的点不剩。

穆质也不免喜形于色。哪知穆宁进餐一毕,却命令身边的仆人说:“去到厨房里问谁今天值馔,叫他带上棍杖前来见我。”穆质只好捧着刑杖来见父亲,穆赞、穆员、穆赏等弟兄三人也为此事纳闷。穆宁一见,不容分说,先是一顿痛打。打毕之后,才训斥穆质说:“既然你会烹制如此美味的佳肴,为什么以前不给我制作?”这时穆质才明白挨打的原因,觉得很冤枉,也不敢辩解,还得拜谢父亲的教训。

穆宁家法严厉,曾受史家褒扬。但这种封建家法严到十分悖谬的地步又被时人传为笑柄。有趣的是,穆宁的四个儿子,由于父亲的严教,十分和睦,时人给他们兄弟四人各赠一种食品名称作为雅号,称穆赞为“酪”,穆质为“酥”,穆员为“醍醐”,穆赏为“乳腐”。这样的雅称,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