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热的汉字是燚,特别湿的汉字读,看看这

前言

想必读者都听过之前的网络神曲《生僻字》,这首歌曲将晦涩难懂的偏僻汉字以朗朗上口的形式给大家唱出来,音律轻快节奏感极好,一度推出就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那么,把歌词里面的汉字拆开来,或者说只看歌词不听音律,大家还认识里面的汉字吗?

小编想,大多数人肯定是不认识的。小编的一位朋友小圆说,如果把深圳两个字拆开,那么,我就不认识“圳”这个字了!小编为大家摘录了《生僻字》里面的几句歌词,大家可以先品一品,能否读出来?

魃魈魁鬾魑魅魍魉,又双叒叕,火炎焱燚,水沝淼

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我们华夏文明一样,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大浪淘沙,才逐渐稳定和繁荣起来的。提起汉字最早的历史,就是关于仓颉造字了。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是一名管理者,日常负责理绳系结,用以计算种群和猎物的数量。

但是随着部落的发展壮大和猎物的种类增多,这种简单的标记方法已经不能更好的管理群落,那么,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记录这些发生的事情。

一日,仓颉受令参加狩猎,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看到几位老人在争吵,于是,便驻足留下观看事情的发展。其中一位老人说,要继续往东走,因为东边有羚羊;而另一位老人则不服气的说应该往南边走,因为南边有野鹿……两位老人争论不休。

仓颉便走上前,问两位老人,如何判定的东边有羚羊南边有野鹿?老人便说路上有猎物的脚印,就是根据脚印的方向才确定的。仓颉听后,顿时醍醐灌顶,电光火石之间,他发现了一个更加美妙的记录方式,那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来代表不同的猎物,这样再结合结绳的方法,就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部落了。至此,汉字的雏形开始形成。

但是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记载仓颉造字的故事,最早的典籍是在汉代记录的,所以关于仓颉造字只能是神话传说。有关文字最早的记录是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还是象形文字,和今天我们看到的简体汉字有着很大的区别。

紧接着就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青铜器上面的文字,这种文字又称为金文,相比较于甲骨文的象形,青铜器上面的文字显得圆润和逐渐规整。这就说明文字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演化,由最开始的甲骨文逐步向繁体字过度,中间经历了西周晚期的大篆,大篆的特点是文字逐渐线条画,笔画比较整齐。

然后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当时的宰相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各国不同的文字就行统一修改,推出新的字体小篆。虽然小篆成为了一个国家通用文字,但是小篆书写复杂难以辨认,也在推广上面受到阻力,所以隶书又应运而生。隶书将小篆的字形结构打破,尽可能简单的呈现出来字的形态,所以隶书的符号性加强,象形意味逐渐减少。

汉朝的时候,国土重新大一统,汉武帝更是实行更有利的政策管理国家,于是,更加简便易行的楷书应运而生。楷书又叫做证书,并在魏晋的时候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壮大,被人们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汉字又是妙趣横生的,前文我们提到的生僻字就有很多人不认识,那是因为现在的我们从小学习的是健体化汉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删减。其实,越是偏僻的汉字,我们越能容易明白它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

例如,最炎热的汉字“燚”读音yì。这个“燚”字即使读者们不知道读什么音,也能大概猜出它的意义,四个火肯定是表达热的意思了。大家想一下,一个火就热了,那么,四个火岂不是更热吗?百度百科给出的释义是“火燃烧的样子,多用于人名”。

既然可以用于人名,想必是孩子天生缺火,我们的父母在给我们起名字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五行八卦一说,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其实,命里五行缺火也不必取四个火的字,因为燚”这个字很少有人认识,有的输入法也没有识别到,会给生活中办理证件之类的事情带来麻烦。退而求其次可以用两个火字的“炎”,或者三个火字的“焱”。都是很好的寓意,其实寓意都一样。

说了最炎热的汉字,也有最潮湿的汉字,那就是四个水的汉字“”读音màn,意思呢,也很好理解,肯定是和水有关,水浩大的样子。水这个字和火字一样,也有金字塔式的家族字,一个水是水,两个水是沝,意思是滩碛聚集的地方,水量一旦多起来就变成了一个聚集的地方。那么三个水呢?是淼,意思就是水大水多,五行缺水的人总喜欢用淼淼做名字。

除了普通人对汉字的意思如此着迷外,历代的封建帝王也是如此。就说我们熟悉的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对汉字的释义也是痴迷。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自己的帝位异常欢喜,总想着用一个独一无二的汉字表达自己,但是当时所用的文字无外乎寻常溢美之词,她就想着自己造一个字。

当时人们对日月有着深深的敬畏之心,对神明一事也是如此,日月当空同现就是大吉的象征,所以武则天以“曌”,读音同照,意思就是日月同辉普照大地。可见千古女帝的雄韬伟略。

类似这样的汉字还有不少,例如“歪”字,不正就是歪;还有“孬”,不好就是孬,孬就是坏的意思;甚至还有“兲“,这个字绝对不是脏话骂人的,而是”天“的意思,兲是天的古体字。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就很清晰的讲解了汉字的字形结构和字源,更是首创汉字偏旁部首,《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这种字被称为合成字,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伏虎令,用于传达命令和调派军队,两人各拿一半,只有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完整的,才能发挥作用,也能辨别真假。汉朝的时候这种合成字通常用在祈求鬼神的符篆之上,用于召唤神灵祈求平安喜乐,所以民间开始效仿创造合成字。到了宋朝的时候,这种合成字已经演变成了大吉大利的象征,每逢喜事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种象征吉祥如意的合成字,最常见的就是双喜“囍“。

说了妙趣横生的生僻字,再来说一下同音不同字的汉字。

从前,有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偏偏又认识几个汉字,时不时的在邻里卖弄文学,但是总因为他的错别字而闹出不少笑话。有一天,他的媳妇想吃枇杷,而他又懒,所以招呼佣人去买枇杷,在佣人即将离去的时候,他又一次想要展示才学,便在纸上写下“购买琵琶五斤”的字样。

佣人也不认识字,只好请教女主人,他的媳妇接过佣人递过来的纸,大笑不已。那个人不明所以,便问媳妇为何发笑?只见媳妇笑着说,我想吃的是枇杷,可吃不下琵琶啊?这下那人更是摸不着头脑了,于是他的媳妇便在纸上写下枇杷。那人一看,便觉脸色发烫,羞愧不如。他的妻子又做了一首打油诗嘲笑他“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那人听了就立下誓言,一定好好读书,不再出错别字的闹剧。

总结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有着生命力的精灵,它们穿梭在每一个故事每一篇诗歌中。文字更是表达内心承载文化的载体,它辨是非,明善恶,判真假……字有繁简神采、开合气势,汉字翻卷腾挪着历史的风云;音有平仄神韵、词腔曼妙,那抑扬顿挫一波三折,流变切换着时光的幻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也蕴含了丰富的华夏文明。它充满了智慧,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很多歪果仁学不会的文字,一横一竖书写气节,一撇一捺诉说情怀,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就是汉字所要表达的意思。汉字穿越千年时空,阅读古籍我们仿佛能与先贤对话,其中的点、横、竖、撇、捺、提、折、钩释放了汉字之美,这些有趣的灵魂有条不紊的分布在每一个时空,或繁或简,因义赋形、见形知义……

.这些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历久弥新。汉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本,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是加强中外交流合作、增进文化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枢纽。传承中华文化,我们每一个人任重而道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3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