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印一种历史悠久的印章形式,为何在元代得
押印并不是元代首创的一种印章形式,元代以前就已经有押印的应用只是形式上相对单一并没有出现这么多丰富的变体。
押印最初始于手书签押的形式,或称为“署押”、“押字”、“押署”,部分文献也称作“花押”,“署”字通常被理解为办公的机关,即官署一类,这种命名方式可能来源于署押最初的使用功能即作为公文上的变体签名以示批署或者已阅。
比较早的对于署押书体的记载如南北朝时期的“凤尾诺”。可见在南北朝时期,署押书体在公文中的应用就已有了较为重要的地位。
元押印的历史溯源与概述一、元押印的历史溯源1.元前署押及押印的历史发展
花押形式的广为人知可能与韦陟五云体相关,但这种变体的押字形式或于晋代就已经产生,不过那时可能并不普及。
宋代推行以文治国的政策,署押在宋朝公文中的使用甚至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体系。南宋的徐谓礼文书中便清楚展示了署押在宋代公文中的重要性,不过上面押字的形式是较为正式化的而非草体署押。
北宋赵括撰《梦溪笔谈》有提到宋代公文中押字排列的顺序问题。中书省的公文中宰相的押字在最上面,次相、参政的押字依次向下排列;而枢密院的公文则是枢长的押字在最下面,可见宋代公文用押字已经根据官员的级别高低产生了签署位置的区分,押字位置已经成为了一种阶级或者权利的象征。
除了在公文上的使用,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造纸业,印刷业,海外贸易等产业快速发展,宋代民众生活中的商业交易,签署契约,书信往来也需要押字来作为凭信符号。
2.元押印的历史发展
元代押印的使用则更具普遍性,形式上也发展得更加绚烂多彩,风格百变。许多文献中也因为前代明确纪年的押印数量较少;而元押印的形式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加以丰富而来,数量更多,因此将历代押印统称为“元押印”。这是元押印的广义概念,而本文探究的主体为元代押印。元押印的蓬勃发展与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联。
年忽必烈即位定“元”为国号并于年统一全国,从此建立了自唐朝统一后六百多年以来中原大陆的第一个大一统政权。
元代蒙古族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了民族压迫政策以降低汉族人民的社会地位,又通过废除科举制阻断了多数汉族人民晋升仕途的道路,因此元朝的上层官员多数为蒙古人与色目人,色目人为更早被蒙古族征服的其他多民族人群的统称。蒙古人与色目人中的官员不能够自己用笔写押字,于是将押字刻入印章中来使用,应该为元押印得到极大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署押与元押印的形式关联署押与元押印的形式关联主要有两点,一为花字的使用,元押印中花字的形式既存在署押中的草体形式、几何形式也衍生出了更为多变的面貌;二为合字思想的运用,如宋徽宗的“天下一人”,就是将多字通过合字形式进行连写表现。
这种合字思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使多字产生结构密切关联性从而使多字结合更具整体性的一种设计手法。
署押中的合字式表现具有诸多好处,首先这种通过多字结构的密切组合完成其形式上丰富性的手法更利于署押发挥本身的凭信作用,另外这种合字设计也更极具形式艺术感,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喜爱的一种署名方式。八大山人署押的合字形式就极具代表性与丰富性,现以八大山人的署押为例进行其署押合字思想的详尽论述。
1.类形共用
指多字笔画或结构的简化共用处理以增强多字间的连接性,使最终合字形态更具整体感。八大山人的署押常见奇字组合的形式,为完成多字观感的统一性他常将署押进行首尾相连的笔画共用。
如“何园”中“何”字最后一笔作曲线延长与所钤“何园”之印的字形相近,同时与“园”的边框相连,增强多字间的相关性。“黄竹园”中“竹”字的最后一笔也与“园”的左竖紧密相连,增强字体形式感。类形共用的方法可以将多种汉字结构进行密切组合,选取字形间的相通点作为连接突破点,使合字效果的整体性更强。
2.融构合一
指多字通过笔画或者部件的共用形成类似一个字形的合字方法。融构合一相比于类形共用多字间的组合形式更为严密。组合过程中可以根据单体字形较具辨识性的部分有取舍地用形,也可进行一些形式改造。在八大山人的“拾得”合字花押中,整体形态以“拾”字为基础,“得”字仅抽取其中较具形态特征的“寸”字形作为合字部分,“寸”字形省略点画结构,以与“拾”下“口”形更好适配,并借助书法的写意线条将两者形态更好融合。
元押印中存在多种字体并存或者多字楷书合用的情况,因此有时也会通过一些合字设计方法使印文更具统一性,减少元素之间的冲突感。另外元押印和署押实质上也都是作为凭信符号所使用,合字形态也可以使印文更具形式特征,加强印章的凭信作用。
元押印的特点三、与元代其他印章对比1.与元代官印对比
首先从印章的功能上看,虽然押印可以用于公文署名但是在具体性质上还是更偏向于私印一类。有文献资料中就曾记载宋朝与外国的交往文书有改换押字以玺印彰显正式的典故,说明官印才是真正意义上国家公信力的象征。而公文中押印的性质则更偏向于辅助官印类的凭信符号,因此在形式上并不需要具备多么强烈的公用属性。
而官印除了具有行政职能之外其实也是权力或阶级属性的象征,通常在印章形式上较为庄重与刻板。
从文字内容上来看,元代的官印需要标注铸造机构以及铸造的具体时间,即对文字内容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印章的整体形式也只能以满足文字内容的要求为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章形式的自由性。而押印主要作为凭信符号来使用,这种特殊性质本就需要印章的形式更具特色,也并未严格规定所押的内容具体为何,虽然文书中的押印基本采用天地一横式的格局但在押字具体形态上的变化还是十分丰富的。
另外,元代官印的边栏比较宽,大部分宽于文字内容,较前代来讲边框与文字的粗细对比程度甚至更强烈,而且印边多重实且少虚实变化使得整体看起来颇具压迫性。
而元押印的边框与文字粗细差不多或是稍细于文字,少见严密紧实的边框表现,多与文字存在虚实互借的关系。原因可能是因为元押印边框内部的元素已经足够丰富,过于严密的边栏不仅无法起到稳固内部元素的作用反而还会与其产生视觉争抢。
2.与元代文人印对比
从印文元素上看,元代文人印摒弃了图形之类的多种形制,边框多以方形为主,并以形式优美、体态婉转的统一性篆书书体入印。另外元代文人印崇尚以书入印,注重文字的书写意蕴与写意酣畅的笔墨风格。而元押印字体多以楷书为主,常常呈现兼具多种字体的形式,于边框形制上更是不拘一格。
元押印在字形表现上并不刻意追求笔意,更偏向于工匠们的自然风格。这种形式区别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元押印与元代文人印使用属性上的根本偏差。
元代文人印常用于诗书绘画中钤盖可做书画作品的意境补充或是构图的一部分,如此更需要诗书画印之间形成紧密的关系,因此尽管元代前期的文人印章也是经匠人之手具体制作但是通过字体线条的书意表现还是与元押印字体风格相距甚远。而元押印在使用时并不需要考虑与印外什么物体之间的呼应关系,印文的形式也更加自由。
四、与汉代肖形印对比肖形印的概念其实比较广泛,一般来讲以图形或者图文相辅的形式为表现主题的印章的都可以称作为肖形印,因此其实元押印中部分含有图形的印式也可以算是肖形印的一种。肖形印经过商周以及战国的发展于两汉时期到达巅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印章形式,下为谨以汉代肖形印为例进行分析。
元押印与汉代肖形印均有单独图形印以及字形结合印两种形式,元押印被认为是汉代肖形印的遗风再现,但两者的具体形态还是有鲜明的区别的。
1.对于图形物象的选择
元押印中的具象图形基本为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如马,兔,鸟,鱼等,生活器物包括银锭,琵琶等也都与元代的现实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肖形印的选择对象则更为宽泛,除了常见图形外还有很多想象图形,比如龙、朱雀等形象。另外元押印中还有一些纹样图形或者几何图形的存在。
2.对于图形的表现
汉代肖形印对于图形的描绘并不具象,甚至在外形上有一些夸张表现,比如鹿像印,鹿角处即做了夸张形态处理,丰富了鹿角的结构;“双人对舞”印用如同水流般多变的曲线夸张了人体舞动的动势姿态。
汉代肖形印的物象外形线条多见细微变化,即使是较为概括的边形依然存在曲线细节,而元押印中的兔形,外形线条的表现更加简洁概括且形态肯定,省略了很多身形的细节线条;而图形内部则有较为精致的刻画。
身体形状的曲线趋于平直,这种表现使汉代肖形印中的文字与图形在形态上更易趋于统一。而元押印的字形组合印图形通常较文字大很多,两者在表现结构上虽有融合相关之处但相较于汉代肖形印而言文字与图形的分离程度更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