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诗亦画亦禅,王维无愧诗佛,试看其诗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为唐代流行青绿山水,另一类则以破墨法,开创写意山水画先河,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存诗首。其诗、画、画论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世之瑰宝——《辋川图》
《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时所作。当时,王维年已花甲,得到宋之问的一个别墅,改筑的更加清幽,四面环山,松风听涛,茂竹秀水,好一处清幽之地。诗人常与老友裴迪泛舟碧波清流,饮酒同乐,寄情诗酒山川之间。并画其山川地形,名为《辋川图》。此画已具有写意山水的雏形,构图着色尚存唐人气息。此画从前上方俯视的角度,一览全景。画面的中心是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虽没有皇宫园囿的辉煌,但也有着达官贵人之家的雕檐斗重之象。别墅外,是一派高远飘渺的云水之象,扁舟悠然,游人点缀,呈现出超然脱俗的意境。被元代汤后士在其所著《画鉴》中赞曰:“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同一时期的殷璠在其著作《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之诗:“在泉成珠,著壁成绘。”可以说论王维之画,必须论其诗。
王维对于自然造化的吟诵和长期隐居山林,清心寡欲的生活经历,使他完全沉浸在来自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中,并以最敏锐的体察,最细腻的笔触,最生动诗意的语言把其描绘出来。特别应该提出的是,他在景物的描绘中,富有画意,色彩表达明快而唯美。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是动静结合,诗中有画的杰作。
王维在经历仕途坎坷后,已无心为官,一心侍佛,故而,他的诗作,画作中,都蕴涵着一种禅意;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表达王维诗画的佛学,玄学意境,而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把其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王维具有“诗佛”的地位,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可以说,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画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可以说,王维是有意识把绘画语言与文学语言,诗歌语言巧妙融合的诗人画家,把色彩,意境带进诗歌的天地,以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清新淡雅的抒情之笔为我们勾绘出一幅幅境界逼真,生动传神,淡远清幽之山水诗篇。“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都是生动的写照。
王维的山水诗更深层次的解读是,在画面的解构中,使层次的透视关系突出,使我们在品读中,仿佛观山水画,由近及远,层次丰富,高远深邃。并且动静相兼中,融入音乐的旋律,使我们如闻其声,生动美妙。“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远有空山,近有新雨,仰视有明月,下视有清泉,听有竹喧,动有鱼舟;景观透视,远近关系,视角角度,几乎是中国山水画的全视角透视。并且,景美人更美,山水之美融合天籁音声之美,形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卷。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抒发豪情,表达文人情怀的人文关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幽篁、明月之中,一个人弹琴还不能完全抒发自己心中郁积的豪气,只有借助长啸才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此虽没有屈原问天的豪气,但却表现出文人在自然山川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玄幽之意,空而不空。其最深邃的境界落在一个空字上,当其并非真正的空,正印证其“如来”境界的高佛学境界。《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虽空而不空,一缕光线透过树影照在青苔之上,瞬间既逝。如此清幽玄远境界,可以让有禅意之人猛然顿悟。
田园诗意,浑然天成
王维的诗被称为“山水田园诗”。充满了浓厚的田园风情与农人的闲适之乐。“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七首》其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好一个桃红宿雨,绿柳带烟,景色之美,呼之欲出。好一个倚仗柴门听暮蝉,浓浓的田园风情,扑面而来。
还有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生动传神的描写出田家辛苦但悠然的生活方式。
友人离别是唐诗中最主要的题材,王维也不例外,但他的送别诗是苦中有乐,缠绵之中蕴豪情。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淇上别赵仙舟》)在儿女情长中蕴涵着一种大丈夫气,让人为之动容。
借景寓情,情景交融是王维最常用,也是最高妙的诗意表达,“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临高台送黎拾遗》)日暮的飞鸟与远足的行人,都有着归心似箭的情怀。
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王维还有一些具有佛教境界的诗,来代表他在参佛悟道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境界。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是有实体意味的佛学思考,从香积寺的缥缈云间,寓意佛法无边。
而另外一些诗,却有不着一字,尽得禅意的境界。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有一种神与物游,身与物化,随缘任运,任其自然的哲学意味。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却在极度的寂灭中,幻化出一种生机,在极度的中,生法一种动,在极度的空中,空而不空。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评论说:“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可谓是一语中的。
可以想象,王维的山水诗,仿佛是一幅幅定格在唐朝历史天空中的山水画卷,后代的文人书画家完全可以根据王维的山水诗,源源不断的挖掘创作灵感;用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卷来展现每人心中的山水人文精神。
(本期部分配图为开封市美协主席,著名山水画家刘艳会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