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纹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

佛手

佛手又名佛手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十分熟悉的果实,其气味清新怡人,造型别致,古往今来占据书房雅供一角。如此清奇的果子,又是如何俘获国人的审美呢?

福寿三多纹

佛手柑,神秘的手指果

佛手纹多用于瓷器、木雕、古典家具等,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

《本草纲目》卷三十“香椽”云:“义未详,佛手取象也。”;“其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村”。香气浓郁,可供药用和观赏,只是果实成熟时黄澄澄的,却不能食用,对于吃货来说有些可惜了。

清·竹根雕佛手

我们知道浙江金华火腿十分有名,却不知金华佛手也同样出众。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金秋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高兴之余诗兴大发,欣然挥毫写下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沁人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清·五彩三多纹梅瓶

中国人自古就深谙生活雅趣之道。自唐宋兴起、至明清大盛,文人墨客十分心仪“案头清供”,其重在“清”字,讲究的是一种格调、突出的是一份雅致。数枝折花、几块奇石、三两果子摆放案头,既赏心悦目又怡情养性。

清·绛色纳纱佛手花鸟图面檀木雕花柄团扇

而佛手香气清新,久存不歇,有种类似柠檬味的空气清新剂的感觉,所以古人很喜欢在书房用瓷盘摆放一些,以祛除浑浊之气,简直比香薰还好用。

清·十二美人图之裘装对镜(局部)

而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屡屡出现关于佛手或是佛手形的摆件的描写,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就和王熙凤之女巧姐儿互换过佛手柚子玩耍,有人曾说其暗含当时的政治色彩,具体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较佛手的雕塑摆件,瓷器上出现佛手纹的时期较晚,在《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花鸟卷上册中就出现了明清两代青花瓷上的佛手纹饰。

清·宝蓝色缎地福寿石榴佛手白菜蝶虫纹绦

从图典中可以发现,景德镇青花佛手纹饰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到万历年间,一直延续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

并且明代佛手纹饰主要出现在供上层社会使用的细路青花瓷上,而清代无论官、民二窑的瓷器上均出现了佛手纹饰,到乾隆时的清宫御用之瓷上也出现了佛手纹饰。由此可见在古代,佛手是达官贵人的珍品。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

佛手,有传统美意的佳果

在中国传统纹饰和元素中,但凡频繁出现的,必定会有吉祥圆满的寓意,佛手自然也不例外。因佛手与福手同音,与福寿音近意连,故为吉祥物。

到了清代,佛手纹、桃子纹和石榴纹组成福寿三多纹,其典故源于《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华封人祝曰:“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

清·银镀金嵌宝石佛手蜘蛛纹簪

民间后以佛手柑与福字谐音而寓意“福”,以桃子多寿而谐意“寿”,以石榴多子而谐意“多男子”,称为“福寿三多”、“华封三祝”或“多福多寿多男子”,表现多福多寿多子的颂祷,这也是时代风气下的产物。

清·张槃佛手盆花纨扇页

珐琅彩福果套杯摄影

李冉

仓巴鹿人

不仅如此,佛手柑还有孝子果的美意。

相传很早以前,金华山下,住着母子两人。母年老多病,儿子孝顺,四处求医,无效。一夜梦见一位美丽姑娘,赐给他一只犹如仙女玉手样的果子,母闻后病愈,醒后母病依旧。于是,孝子决心找到这种果子。

他翻山越岭数日,筋疲力尽,正坐在岩石上小歇,忽听一只青蛙说出找到果子的方法和时间。孝子次日照此办理,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梦中姑娘飘然而来,说道:“孝子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其母闻其味,果然不久后就痊愈了。

清·白色绸绣佛手花蝶图面黑漆边柄团扇

当然传说自然无法考证,但由此可见古人为了给一种元素赋予饱满的情感,就能创造出神秘莫测的故事。归根结底,家庭是一切文化回归的本源,“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国人努力维护的终极目标。

清·青玉佛手

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佛手,不仅以“香气”取胜,也因“外形”制奇。

在成熟的时候佛手会开裂:从果实的中上部开始,直到尾端,分裂如掌,恰如佛祖之手,仿佛可以指点迷津。这也是佛手名字的由来,自然地,佛手成为寺庙供养用果之一。

清·点翠佛手纹头花

这种源于自然的奇妙,被千年前的人们填充了人文的饱满。这是灵动的东方神韵,似在书房里幽幽发香,在金石玉器中侃侃而谈,在艺术和文明的浪漫中,被匠人的双手活化。

也许古人把它当做美好生活的寄托,即使在眼前,也需要透过金黄的纹路深思。一只佛手,指引着人心的方向,也望向更远的世界。

图源/故宫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