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称谓真复杂,除了名字号,还可用

品诗词,读古文,对很多初学者来说,有个很大的拦路虎,那就是古人的称谓。名、字、号,再加上还用籍贯、官职来表示,弄得我们傻傻分不清。因此,掌握这一点,对阅读古籍有着很大的帮助。

◎古人除了名,还有字和号。

我们现代人,名字是个单独整体,而古人则是分开的,名是名,字是字。而且,有名也有字。

名一般是指大名,父母称呼子女,或者自称较为合适。同辈间直呼其名是大不敬。为表示尊敬,一般称字。所以你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自称“亮”,刘备称他孔明,表示对军师的尊敬。

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

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

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

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

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

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

◎字一般和名有关联,基本上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又如杜甫。甫在古汉语中,就是男子的意思,子美的意思则是美男子。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那号呢?

◎号是主人长大后自己起的,类似现代人的笔名/网名。

称“先生”的,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甫里先生”(陆龟蒙),“东莱先生”(吕祖谦),“龙川先生”(陈亮),“兰谷先生”(白朴);

称“公”的,如“石公”(袁宏道),“眉公”(陆继仆),“任公”(梁启超),“剑公’(高旭);

称“子”的,如“幽忧子”(卢照邻),“知非子”(司空图),“归来子”(晁补之),“鹿非子”(黄景仁);

称“老人”的,如“少陵野老”(杜甫),‘老泉”(苏询),“千岩老人”(肖德藻),“黄华老人’(王庭筠),“西岩老人”(张之翰),“随园老人”(袁枚),“颍滨遗老”(苏辙),“滹南遗老”(王若虚);

称“翁”的,如“桑萱翁”(陆羽),“醉翁”(欧阳修),“涪翁”(黄庭坚),“放翁”(陆游),“笠翁”(李渔);称“叟”的,如:“正斋叟”(关汉卿),“清痴叟”(陆采),“蝯叟”(何绍基),“蒙叟”(钱谦益);

称“外史”的,如:“海岳外史”(米芾),“会稽外史”’(王冕),“仇他外史”(梁辰鱼);

称“山人”的,如:“九华山人”(杜荀鹤),“少室山人”(胡应麟),“射阳山人”(吴承恩);

称“散人”的,如“湖海散人”(罗贯中),“顾曲散人”(冯梦龙),“清都散人”(赵南星);

称“渔和樵”的,如:“沂东渔父”(康海),“藕荡渔人”(严绳孙),“湖北桃花渔”(高濂),“雁宕山樵”(陈忱虎),“百子山樵”(阮大铖),“天目山樵”(张文虎)。

◎还有一种特殊的号,那就是——居士。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后来文人喜欢它那种佛系无为的感觉,就拿来己用,产生了一大波居士。如:

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鹿门居士——米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华阳居士——陶弘景(南宋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道士)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几(南宋诗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称谓还可用家族排行

李十二是李白。杜二是杜甫。

李二先生呢?则是李鸿章。在清末就有“李二先生是汉奸”的说法。

高三十五,高适。岑二十七,岑参。

杜甫有诗《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这么长的标题,翻译一下就是:写给彭州高适州长、虢州岑参秘书长,共三十韵句。

这兄弟间排行有点大了,不要误以为其爹妈厉害,其实这是家族排行的缘故。

白二十二——白居易

元九——元稹

柳七——柳永

秦七——秦观

黄九——黄庭坚

◎还可用籍贯郡望

孟襄阳——孟浩然

杜少陵——杜甫

柳河东——柳宗元

韩昌黎——韩愈

王临川——王安石

苏眉山——苏轼(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他的光辉给掩盖了)

南丰先生——曾巩

东莱先生——吕祖谦(两代名相吕蒙正、吕夷简是其远祖)

……

李合肥——李鸿章

曾湘乡——曾国藩

张南皮——张之洞

袁项城——袁世凯

现在还有毛韶山的说法,卧榻先生不觉呵呵大笑。

◎还可用官职爵位

谢灵运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又如:

三闾大夫——屈原

蔡中郎——蔡邕

王右军——王羲之

翰林供奉——李白

杜工部、杜拾遗——杜甫

王右丞——王维

贾太傅——贾谊

张燕公——张说

高常侍——高适

张祠部——张继张水部——张籍

钱考功——钱起

郭汾阳——郭子仪

张司业——张籍

郑都官——郑谷

柳屯田——柳永

王荆公——王安石。王安石后来被追赠为舒王。故舒王就是王安石。

◎还可用做过官的地名

王江宁——王昌龄(做过江宁县副县长)

岑嘉州——岑参(出任过嘉州刺史)

韩潮州——韩愈(被贬潮州)

柳柳州——柳宗元(被贬柳州司马)

韦苏州——韦应物(出任过苏州刺史)

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

古代文人四处为官,用做过官的地名来称呼,基本是选用他做到最大的官,或是最有名的一次为官经历(遭贬)。

◎还可用谥号

皇帝有谥号,臣子也有谥号,包括后妃也有。是事主在去世之后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放当今,相当于“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政治家、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谥号不是乱来的,有专门的谥法来规定。《逸周书·谥法解》: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

而谥号与庙号、年号不一样。年号是皇帝在世时用来纪年的。大家熟悉的贞观、万历、康熙、乾隆就是年号。

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其他皇帝称宗。唐宗宋祖(唐太宗、宋太祖)即庙号。唐太宗的年号则是贞观,谥号是文皇帝。

一句话:庙号是正式称呼,谥号寄寓褒贬,年号用于生前纪年。

随着时代发展,皇帝们的谥号越来越长。到了清朝,咸丰皇帝的谥号是“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完全是政绩不够、字数来凑的架势。他老婆慈禧也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莊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在后妃谥号上,达到史无前例的长度,共23字,超过了其夫君,甚至超过了康熙。

之前有电视剧《康熙王朝》,孝庄太后一口一个“我孝庄”,被历史学家们黑出了翔。为何,孝庄是其谥号,其在世时是不可能知道这名称的。

对于臣子而言,其个人对谥号非常看重,发展到在世时就想着要个啥谥号。

在清朝,对于大臣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文×”的。只有出身翰林或者做过大学士,才能得到。一般来说,文正大于文忠大于文襄大于其它。

文正是文臣之极致,原本叫文贞。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历史上得到文正的有魏征、范仲淹、司马光等名相。司马光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于是,文正成了古代大人一辈子的梦想。在清朝,这文正谥号,臣子不能拟稿,只能由皇帝来决定。大清一朝,得到文正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这些人要么是功劳实在太大,要么是皇帝的老师。

如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对清廷而言,有再造之功。而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最后也只是得了文襄。由此可见,这两个斗了一辈子的人,在朝廷(慈禧)心中的地位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差距的。在晚清的很多笔记、联话等一类著作,若提到文正,那肯定是曾国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