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走火射箭时佩戴的扳指到底

射箭拉弦的手法,目前来说,主要分为两种大类:地中海式射法和亚洲式射法(蒙古射法)。亚洲式射法因为只用一根拇指勾弦的话,细细的弓弦就对手指产生的压强很大。所以亚洲式射法需要戴扳指来辅助钩弦和保护手指。

▲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韘

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的商代早期的妇好墓中,就有射箭用的扳指出土。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她墓葬中出土的玉韘证明了,至少三千多年前,我国射箭的技术就已经比较成熟了。这种射箭的扳指在当时被称为韘,韘音同“射”。《说文韦部》:“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这里就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是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用的。妇好墓的玉韘内侧刻槽用以勾弦。弦槽还有长期钩弦留下的使用痕迹。外侧有两孔,是用以绑腕绳,以系于腕部,以免射箭时扳指被弓弦勾脱手。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玉韘

韘在古代不仅仅是射箭的护具,而且还是古代成人的重要配饰,诗经中就有佩韘的描写《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毛传:“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可见,先秦的风俗,少年们可以熟练射箭和驾驭战车的时候,就可以佩韘以示成年,有资格担任武士保家卫国。不过与商代玉韘相比,春秋晚期以及战国早期玉韘,其原紧贴拇指肚的高侧由近垂直变为平缓的舌状斜坡,韘的高度变矮,已经很接近于明代的坡扳指的样式。

到了汉代,玉韘已经逐渐演变为纯粹的配饰,失去了射箭的功能,最后已经变为整体扁平的玉韘佩了。东汉以后,历两晋、南北朝,尽管文献和实物都非常稀少,但佩韘的观念依然存在。可惜到了宋代,宋人已经不知道诗经中的佩韘为何物了。北宋沈括对《诗经》所谓“佩韘”之韘已不甚了解,推测其形状与芄兰之叶类似:“所谓‘佩韘’者,疑古人为韘之制,亦当与芄兰之叶相似,但今不复见耳。”

▲东汉玉韘佩

虽然玉韘逐渐演变为配饰,但是射箭用的实用扳指却一直存在,只是称呼已经不同。在明代,扳指被称为指机,明代高颖所著的《武经射学正宗》里就记载了一款他自己改进的扳指:“前口敞,中多分肉,控弦时大指不必极力扣紧。则彀时脱弦松快。一便捷也;后面稍厚,两旁极薄如钱,引弓彀时指机底离箭根不过一线许,则箭易彀。二便捷也;然两旁既薄,指机底如刀口,恐彀时伤弦。故于指机底前,用两足砥住弓弦,不使控在两旁薄处。只以指机前旁平底,控弦则弦不伤。一弦可当五弦之用。三便捷也。邑中诸友爱之者,号曰高公四捷机云。”高颖称这种指机撒放干脆,受力均匀好发力而且不伤弓弦,所以大家都称其为高公四捷机。可见在古时,人们也一直在不断的改进扳指,使其能够更好的射箭。

▲《武经射学正宗》中所记载的扳指插图

到了明末清初,满族人学习蒙古人使用筒形扳指,筒形扳指形状和名称一样,是一个圆柱状的筒形。其一头的截面一般是做成圆润的馒头型或是开成一个大倒角,这是用来钩弦的一头,另一面则是平的。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惯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甚至“三十个劲儿”。他们拉弓时需要佩戴扳指,所以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扳指甚为重视,人手一枚。承平日久之后,八旗子弟逐渐不再习武射箭,然而佩戴扳指的习惯却依然延续了下来,出现了文玩扳指,作为显示地位的一种象征受到森严等级的制约。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非王公贵族莫属,一般人是不能随意佩戴的。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汉民佩戴的扳指以象牙、瓷质为多。

▲清代牙雕扳指

另外,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特色扳指。土耳其扳指适合小拉锯,日本弓道则使用鹿皮护指,韩国人小磅弓用韩式坡扳指,大磅弓则用锥形扳指。

最后谈一下射箭的手法和撒放,这个大概是射箭的新手比较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扳指不同,手法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介绍最为常见的坡形扳指和筒形扳指的手法,首先介绍坡形扳指的手法。

扳指的材质也有很多,一般实战用的扳指以角、骨、牙的材质比较常见。传统认为鹿角是最适合做板指的,因为鹿角中有血管的孔隙,比较透气。而且鹿角中的角质蛋白会由汗液析出,扳指内壁产生粘性。上图为笔者的鹿角坡形扳指。一般来说扳指作为比较私人的物品,都是要按照本人手指数据来专门制作。在经常练习的情况下,手指会变粗,在扳指戴着觉得紧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再做打磨调整。这点在古籍中也有记载,高颖的《武经射学正宗》中就有提到,建议准备两个指机,因为经常练手指会变粗,用大一点的,好久不练手指又会变细,这时就用小一点的。虽然扳指都是按照手指数据制作,一般来说不担心脱手,但是以防万一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扳指还是配有腕绳,以防万一扳指被弓弦挂飞的情况。

▲用拇指勾弦,食指扣住拇指,箭在扳指上方虎口位置。换个角度来一张

这种手法是最为常见的,不仅中国,就算日韩的扳指和护指也都是使用这种手法。下面再介绍一下筒形扳指的手法。筒形扳指因为比起坡形扳指来说就很长了,没法像坡形扳指这样深扣,所以手法略有不同。由于笔者本人主要还是使用坡形扳指,并没有满清流传的筒形扳指,所以只能用文玩的筒形扳指做一个大概演示。

▲一样是用扳指底部钩弦

▲手握拳,伸出拇指和食指

▲换个角度看一下

拇指将扳指压在中指上,食指伸直辅助箭以免下落,手略拧弦,但是食指并不对拇指施压,所有的力量都由拇指承担,所以后三指一定要握紧,不然拇指根本使不出力,拇指稍微有点弯曲即可。这种射法的好处就是撒放对弓弦的扰动很小,非常顺畅,但是缺点就是越顺畅就越容易走火。最后,撒放的时候无论使用何种扳指,都需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另外,与地中海式射法撒放时手部动作很小不同的是,亚洲式射法撒放动作较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就记载:“凡射,前手如推泰山,后手如握虎尾。”因为大拉锯的话,手部动作太小反而撒放不利落。所以一般后手大拉锯时撒放手会向后甩,如同老虎甩尾一般。这样箭出去才不会受到太多的扰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2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