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深时见鹿和林深时见鹿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虽然看似只改了一个字,但后者与李白的诗作没有什么关联性,两者的区别很大。首先,两者的意思其实完全不一样,李白的“树深时见鹿”,是这样断句的,“树深/时见鹿”,这里的“时”翻译为时不时,带有时隐时现的含义。它的作用在于反过来突出了前面的“树深”,正因为林深树密,这野鹿才看不真切。而且这一句非常具有动态感,野鹿只有不停的移动,才能达到时隐时现的效果,简单的五个字就写活了一个景,十分的高妙。另外,这里的“见”不一定就是看见的意思,要知道“见”在古代是可以通假为“现”字的,就比如我们熟悉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是这么写的:“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这里的“见”,就通假为“现”,解释为“出现”。所以,李白这句诗如果读作“树深时见(xiàn)鹿”,并不违和,也说得过去。“树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内容如下: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树深时见鹿”突出了一个“仙”字,李白是干什么去的?是去访道的,结果没有遇上,只有带露的桃花,青霭的山色,淙淙的飞泉,高耸的碧峰这些沿路走来看到的深山盛景。从资料来看,这首诗是李白十八、九岁的作品,可以说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侠客”,是喜欢到处游山玩水的,而且剑法还不错,对仙人道法兴趣浓厚,加上唐朝当时“求仙学道”之风盛行,李白这次去戴天山,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戴天山的风景秀丽,从诗句中足见深林远俗,自然脱尘的“仙”气,可惜的是道士行踪缥缈,不知去向,李白感念好景如斯的同时,多少有点遗憾此番未与仙道结缘。再来看改编后的“林深时见鹿”,它是这样断句的,“林深时/见鹿”,试想一下,通往密林深处的你,骤然看见了一只野鹿,这种突然遇见的惊喜,亦如后面的“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层层递进,海至深蓝处,看见了鲸鱼;大梦初醒时,看见了你。相对于诗仙李白的遗憾之情,这里面的惊喜与情思都表现得太过直白了。“林深时见鹿”突出的是一个“情”字,这里的“情”是思念之情、爱慕之情,从它整体来说,句子只是稍加含蓄,本质上表达的情感是非常热烈的。总的来说,一“仙”一“情”,前者为五言体,后者是三行诗,两者体裁不同,句意有别,立意更是南辕北辙,虽然有一句形似,但已经是在借用后做了°的改编了,内里没有什么牵连。“树深时见鹿”是戴天山缥缈秀丽的一处景致,而“林深时见鹿”则是孺慕之情委婉表述的一个依托,两者早已各成一趣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