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上为何长有鹿角,嘴里含有火球,一切和

从伏羲、女娲、轩辕、贰负氏以及后来的唐尧出于对蛇的敬畏,便将它作为偶像来崇拜,这样,便在器物上留下了“人首而蛇身”的图案。有的部落懂得了养蚕,对于蚕产生了崇拜,像蚕一样的蛇图案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在出土的古老陶罐上看见有“人首蛇身”,“人首”似蚕头的图像,印证了当时这种原始崇拜的存在。《山海经》、《太平御览》记述那个时代龙蛇不分。这种人首蛇身图案的出现,可以说是龙图腾的最早造型。然而这种原始造型,并末固定下来,数千年来,它随着华夏内部各氏族部落的分化、重组和融合,而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

魏都平城(大同)

当轩辕氏,即黄帝部落战胜神农氏,即炎帝,形成炎黄联盟对,原来的人首蛇身图腾不能不修改了,特别当炎黄联盟与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通过大战而融为一个更大的联盟时,原来的称谓与图腾都作了相应地改变。当时炎黄联盟可能有一百多个氏族,原来号称“百姓”,后来归附的九黎族,通称“黎民”,新旧相融,不分你我黎民百姓”也就从此流传下来。原来炎帝与蚩尤崇拜的图腾是牛头人身,三大氏族融合之后黄帝不能不将原旧图腾的人首蛇身改为牛头蛇身了。河南楼阳出土的蚌壳龙图案,就是这种兼而顾之的新图像。牛头蛇身的图腾出现,意味着黄、炎、蚩等数百上千氏族部落大联盟的形成,等于宣告中华第一龙出世了。

到了颛顼击败共工,原始宗教向神权过渡时,中华龙的形态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由于颛顼族和后来的大禹族崇拜鲤鱼,当他们与“炎黄蚩”融为一体时,龙的牛头唇边不仅新增了健美的鲤须,还在蛇体上新添了持衡的鲤脊与闪烁的鱼鳞,这就大大增浓了体态线条之美感。在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楚帛上就有这种鳞蛇龙图案。

后来,当炎、黄、蚩、颛、禹的后代与帝喾、虞舜联盟反复较量而又融为一个强大民族时,中华龙的形态不仅长出了进退自如的鹰腿,还添了嶙峋有力的利爪,如像秦砖汉瓦上画的四爪龙那样。显然这是将代表帝喾虞舜的部分飞禽图案转加了上去;成了有爪的中华龙图腾。这一虽然有点过渡性质,但与早期形态相比,已有了耐人寻味、焕然一新的感觉。其功能已发展到不仅上天、入地和下海,还探入人的意识世界;并成为万事吉祥的象征。

魏都大同

公元年前的北魏王朝,大同城内一户人家的水井里突现“白龙”。此事作为特大吉兆,引起了太武帝拓跋寿的特别重视。为了对应如此特有祥端,便下令在平城的皇宫里,雕塑起了天下第一块专有的龙壁黑色团龙壁,从此这一虚拟的神物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象满绕有趣味的是这条龙的头上,不但增了仪在方的鹿角,且口含火珠,随吞随吐,显得更情爽酒脱,威风凛凛。原因何在?

魏都大同

原来北魏统治者是鲜卑族,鲜卑族的图腾是神鹿,当然要在龙头上加鹿角了,那么为何还出现了火珠呢?原来大同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黄龙上殿”的动人传说。说的是东海龙王为了使黄龙得到锻炼,便让它到天宇中独自腾云驾雾。临行前,东海老龙王在大殿上赠给黄龙一粒火珠并特别嘱咐:“什么时候火珠闪光,那个地方肯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于是小黄龙便驾起祥云,随风腾越。

魏都大同

有一天飞到魏都平城上空,火珠突然进闪出耀眼的乌黑光芒,这就是说,到了有宝藏的地方。事后证明大同市不仅盛产乌金,还有王者之气。北魏王朝在此定都,果然一天比一天强盛起来。从此,中华图腾在大同定型为牛头、蛇身、披鳞、挂脊、鲤须、鹰腿、有禽爪、有鹿角、口吞火珠;飘逸中显出稳重,灵秀中透着威严的神龙了。

这个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不仅首次完善了黑色神龙的形态,还在云冈石窟留下了九龙顶的佛谕。大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盘马弯弓杀伐争雄之地。几千年来多少民族在此你争我夺,繁衍生息。大同的这种特殊经历可巧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这种历史作为一种文化,又集中地体现在中华龙的图腾上。在大同不仅有着超过北京龙壁三倍大的九龙巨壁,还有着比北京故宫与北海,沈阳东陵与昭陵,襄樊之襄阳等三城市龙壁之和的两倍多的一龙、三龙、五龙、七龙龙壁。大同龙壁之大数量之多,所喻历史底蕴之深厚,为全国之首世界之最。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