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淼开辟中国古典诗词里的博物学人民资讯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进程中,连云港市赣榆区一位老植保专家独辟蹊径“跨界”研究,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中动植物的科学解读,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的贡献。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流传下来的诗歌数不胜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些《诗经》里的句子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据统计,在《诗经》的首诗中,提到植物的有篇次。然而,雎鸠到底指的是哪种鸟?苹是什么植物?蒿又是哪种植物?探究这些古诗词里动植物的科学解释又有什么价值?连云港市赣榆区的胡淼老先生即将出版的约90万字《生态环境古诗的博物学解读》一书,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这也是他的第三部古诗词博物学研究著作。

胡老虽已84岁高龄,但仍笔耕不辍,已经编纂出版了《〈诗经〉的科学解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两本共计多万字的著作。独辟蹊径,这两部书从动植物学的专业角度去考证、甄别、确认诗中涉及的花鸟鱼虫乃至菌类,如《〈诗经〉的科学解读》中指出:“雎鸠”应该是东方大苇莺;“食野之苹”中的“苹”是青蒿、黄花蒿;“食野之蒿”中的“蒿”就是指野艾蒿。

胡老从小生活在上海高桥镇,母亲怀他7个多月时,正值“8·13”事变前夜,母亲在流亡途中生下了他。由于家里生活条件不好,甚至记不清自己上过哪几所小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学费便宜,他总要跑好几里路到乡下上学。解放后,上中学的胡淼参加了生物学兴趣小组,尤其对嫁接植物、改变植物性状的米丘林,提出动植物进化论的达尔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胡淼读过很多名人传记,发现他们没有人是不爱祖国的。这种意识深深感染了他。那时家里经济困难,他又身体羸弱,从小学到高三毕业直到上大学,他一直拿国家的助学金,因此他说:“报效祖国、报答人民,在我的思想里面,这根线是非常牢固的。”年高中毕业时,胡淼了解到,我国研究植物保护的人不多,加上他本身对植物病理感兴趣,就考入了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年,胡淼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赣榆。从上海、南京到苏北,他一开始没有思想准备,心理落差很大,但他很快意识到:“地方需要我们。”那年12月,胡淼到宋庄、罗阳、墩尚、城南四个公社做三麦苗情和地瓜窖越冬情况调查。他把被褥、衣服、饭碗和洗漱用品打成一个大包袱背着,每天步行五六十里四处考察。晚上住在村外的大礼堂里,门窗只有框,地面都是烂泥,他只能抱一点烂稻草铺在地上拱在草窝里面睡觉。有一次,他背着被子从青口走到夹山,胸前顶着西北风,冻得直哆嗦,后面背着被子的地方却汗流浃背,冰火两重天。胡淼说,做这行必须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的话什么事都做不长。

病虫害的防治有很强的时间性、地域性,关键防治时期只有一两天。年,胡淼向领导提出建立赣榆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的请求,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由他负责。胡淼整天奔波于农田之间进行调查研究,专门到南京买来显微镜,对病虫害进行室内培养和观察。由于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很多,时间从来不够用,即便如此,他依然在两年间完成了好几篇论文,翻译了《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论文集。这种别人看来又脏又苦的工作,为什么他会达到近乎痴迷的状态?胡淼说:“归根结底,这是我对所从事工作应有的责任心。”

上世纪90年代,胡淼看到报刊上登的一些分析古诗文动植物的文章,觉得有些文章写得太不专业。“看到那些不专业的文章,我感觉自己又有新的责任了。”写书把动植物科普给更多人的想法由此滋生。但是他面临两个问题:第一,自己的古文基础太薄弱,《诗经》里很多字不认识。第二,不清楚自己的研究要做哪些具体工作。他写信询问自己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学同学,得到的答案是:我们搞文学的不关心这个。他又联系了搞科研的人,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搞文学的不关心动植物的研究,真正研究动植物的又对文学不感兴趣,胡淼想来想去,觉得这就是属于自己的责任。《诗经》的文字,简练却寓意悠远,胡淼就利用到南京开会的时间,跑图书馆找参考书来看,来不及看完就复印带回家看。他越看越觉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继承发扬,同样他也在书中找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无论寒冬酷暑,他常常工作到后半夜,还利用开会、休息、吃饭的时间,抓住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去查资料、拍照片。胡淼编撰的书中大部分图片都是自己拍的,一些黑白插画,有一些是前人画的,另外一些是他根据标本自己模仿着画的。胡老展示了两张其亲手画的昆虫手稿,米粒大小的虫子在图上纤毫毕现,都是他一手拿笔一手拿着放大镜一点一点画下来的。为了写书,胡淼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电影不看,电视不看。他常年身体不好,写第三本书的时候视力越来越差,两眼焦距不一样,严重时落笔误差达到一毫米左右,只能请女儿、外孙等年轻人帮忙画图。

胡淼表示,在他《〈诗经〉的科学解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这两本书里,想传达这样的环保思想:以古代的信息为现代服务,做好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质量。曾有人问他:“古诗里有环保理念吗?”胡淼说:“我看不少。”他告诉作者,诗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从描写的场景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充满尊敬。这两本书不仅意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解读《诗经》和唐诗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还传达了他对教育教学方式、环保思想、婚恋生活、历史治乱的独到见解。

胡淼的默默耕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3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