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海南三亚珊瑚礁生态调查
近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在海南三亚蜈支洲岛附近海域完成珊瑚礁生态调查,有效了解掌握了该海域珊瑚礁分布现状和珊瑚礁生态状况。
为珊瑚礁划边界
5月22日,记者随珊瑚礁分布现状调查小组,从调查母船“中国海监”登上工作艇。
随着小艇行驶到开阔水域,记者注意到一个“便携式珊瑚礁调查系统”仪器。据了解,该系统由水下探头、水上设备、GPS定位仪等组成,可即时传输水下画面,并结合GPS技术,精确定位作业点位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此次调查中,队员们还有一个“小帮手”——水下机器人。调查队员石荣贵说,该水下机器人装有动力装置,可在水底移动拍摄。
不久后,小艇抵达预定作业点海域。“停船,先测水深,准备布放设备。”航次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吕意华博士示意船长再靠近一点。
“不行了,再靠近螺旋桨就要打到礁石了。”“那好,记录经纬度,布放水下探头。”随着便携式珊瑚礁调查仪水下探头入水,屏幕显示出一片浅蓝色水下画面,但经过仔细寻找,仍然没有发现珊瑚礁。
“该海域水浅、暗礁多,小艇无法靠近,水下设备难以发现珊瑚礁,只能依靠潜水员。”吕意华说。
随后,潜水员穿上潜水服,绑好潜水刀。由于水下作业危险系数高,随时可能被渔网等缠住,潜水刀就是用以脱身的工具。“前几天就有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被渔网勾住,幸好他沉着冷静,立即脱去氧气瓶,割断渔网脱身,再在水下重新背好氧气瓶才安全归来。”石荣贵说。
在大家的注目下,潜水员潜入大海。20多分钟后,一个红色立柱体标志物浮出海面,潜水员随即浮出水面,拉响蜂鸣器。小艇立即航行过去,把潜水员拉回船上,并记录下红色立柱位置,成功确定了珊瑚礁分布边界的点位。
“由于部分海域能见度差、悬浮物多,潜水员下潜后,伸手不见五指,被珊瑚礁划伤、扎伤是常事。”石荣贵说,“潜水员每次调查结束,最想的就是洗澡,舒舒服服地躺一会儿。”
“我们每隔米到米设置一个调查断面,确定珊瑚礁分布边缘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划出珊瑚礁分布边界图。”吕意华说,“目前,调查队已完成了从西鼓岛到亚龙湾的珊瑚礁分布现状调查。其中,南海近岸珊瑚礁调查斑块共个,三亚第一阶段完成了15个,占总体进度约10%。但这样全覆盖的南海近岸珊瑚礁分布现状调查,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
遥感影像助力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遥感外业组组长、自然资源部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陈启东博士在小艇船头利用光谱仪采集数据。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大面积、快速、重复获取珊瑚礁信息。”陈启东介绍说,珊瑚礁一般分布在热带浅海清澈水域,光线可穿透海水到达珊瑚礁表面,再经反射透过海水被传感器接收。
据了解,珊瑚礁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变化都会导致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变化,从而在遥感图像上显示。通过遥感信息模型可以从图像中提取底栖生物分布和地貌结构等信息。但光学遥感探测的珊瑚礁深度与水质条件有关。例如海南岛近岸海域,就只能探测10米以浅区域。
在实际运用中,调查队员也遇到一些困难,由于近岸水体透明度相对较低,遥感难度比远海大。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开展试验性工作,逐步采用光学、声学等手段,空天船基平台相结合,力争取得技术突破。
“这次调查我们开展了27个站点的测量工作,采集了水面、底质和大气光谱共条,进一步丰富了珊瑚礁光谱数据库。”陈启东表示,调查队将继续开展试验性应用,提高遥感探测技术水平,为全面掌握我国珊瑚礁资源分布打好基础。
摸清珊瑚礁生态家底
该点位调查结束后,记者随小艇回到“中国海监”船。另一个调查小组向记者展示了水下拍摄画面。
画面中,海水清澈,色彩斑斓的滨珊瑚、鹿角珊瑚、蜂巢珊瑚映入眼帘,几条橙色的小丑鱼一闪而过,一只海参、两只海胆悠然地趴在海底。
“海胆以海藻为食,可为珊瑚礁腾出生长空间。但如果海胆的数量太多,海藻不够吃,它们就会去啃食珊瑚礁,对珊瑚礁造成威胁,这种关系非常微妙。”调查队员陈志强说。
陈志强介绍了他们的水下作业过程。首先,一名调查队员在水底铺设了50米长样带皮尺。5分钟后,水下设备从起点沿着皮尺缓慢匀速游动,拍摄皮尺两侧2.5米范围内画面。
随后,水下设备垂直对准皮尺往回巡视,拍摄皮尺下的生物和基质。“就这样来回巡视3次,才算完成一条调查样线,每个站点都要沿着不同水深设置3条调查样线,每天平均要完成二三个站点。”陈志强说。
此外,另一名调查队员要在样带线两侧随机放置10个边长50厘米的样方,调查“硬珊瑚补充量”。“硬珊瑚补充量”是指单位面积内小于5厘米的造礁石珊瑚幼体数量,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新生力量。
陈志强表示,调查队员将判读影像资料,获取造礁石珊瑚种类、活珊瑚覆盖率、珊瑚死亡率等详细数据,摸清珊瑚礁生态家底。
美丽珊瑚礁需共同保护
作为珊瑚礁生境调查的重要环节,调查队员李胜勇在船上实验室向记者展示采集的海水样品。
“珊瑚礁生态系统对水质要求高。含氧丰富的一类水质较适合珊瑚生长,盐度不能太低,光照、能见度条件要好。”李胜勇说,调查队员采集表层和底层的海水,将在实验室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项目,并将过滤后的悬浮物样品等带回单位进行进一步分析。
吕意华说:“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惊喜地发现,三亚西岛珊瑚礁的生态状况比预想好很多。但是部分海域的珊瑚礁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泥沙覆盖导致珊瑚无法呼吸而死亡,令人惋惜。”
“由于还未进行定量分析,调查详细结果还有待评估。”吕意华说,“虽然从事珊瑚礁调查工作已经五六年了,但我仍难忘第一次在水底看到那些让人惊艳的珊瑚礁。珊瑚礁如同美丽脆弱的‘海底童话世界’,需要我们珍视保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