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九级课程真书篇10真书的技法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L9-10真书的技法2

﹝3﹞省略笔画。

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真书字帖中经常有省略笔画的字,少一点、少一横,看起来好像错别字。举例来说,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丽」字,下面「鹿」字头上少了一点。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他是以现在的正楷字为标准,但现在的正楷字,是唐以后确立的,如果跟隶书相比,智永的写法是有来历的,你看蔡邕《熹平石经》,「鹿」字头就没有一点。

真书深受隶书的影响,很多变化都来之于隶书。《阴符经》有两个「既」字,写法不同,第一个「既」右旁两个笔势,奋笔势移位和凤翅势,第二个省了一小竖,只是奋笔势和凤翅势。这两个写法隶书中早就有了,《阴符经》作者是熟悉隶书的人。两个「既」的这种变化,不能说是真书创作,只是继承传统的写法,信手拈来,加以运用。

类似的情况如「万」字,「万」字七级课程讲过,原来是蝎子,逐渐讹变为草字头下一个「禺」,「禺」由两个部件组成,下面是「禸﹝Rou2﹞」。经常写《千字文》、《阴符经》的同学都知道,不止是「万」,凡是字中有「禸」的都经常少写一点,如「愚」、「离」、「属」等等。

古文字中「禸」不独立用,很多字包括「禸」,如金文「禺」字,上面是鬼头,下面就是「禸」,「禸」本义是动物以足踩地,先画一个动物的脚,然后中间加一长长的曲线,林义光先生解释,这是动物背脊线下来,一直到尾巴,意义是动物侧身,用脚踩地,现在多依小篆写作「蹂」。「禺」本义是一种猴子,脸似鬼形。小篆「禺」,猴子尾巴向上卷起,隶定时怎么写呢?在睡虎地秦简中,有时用一笔往上卷,跟小篆一样,后来隶书中变为一折,没有点。但无论秦简还是汉简中,都有用两笔写这尾巴的,先往上卷起,然后再从上往下补一笔下来,形成一点。「万」字在汉碑或真书中,就有多一点、少一点之分,这两种写法都对,只是隶定手法不同。

在智永《千字文》和褚遂良《阴符经》中,「禸」这个部件,有时写点,有时不写点,如「禽」字下面「禸」都是加点的,「万」字都不加点。这说明「选择」不是固定的,很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某大书法家有这样的习惯,后人经常临摹他的作品,自然就会继承他的习惯,有时候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

还有一种情况,当两个字形状太相近,容易误会,那就会把其中一个省略笔画,以便分别。你看钟繇《贺捷表》中的「宜」和「宣」两字,就非常接近,所以古人往往把「宜」改用冖头势,头上省略一点。

《诅楚文》

其实在篆书中,「宜」和「宣」就很相似了。《诅楚文》中的「宣」,和泰山刻石的「宜」,都是宝盖头下分为两格,每格中置一东西,「宜」是两块肉,「宣」为大玉璧,即「瑄」。这两个字的小篆都有减一格的写法,可视为简写。

「宜」字在隶书中有两种写法,一种用宀头势,一种用冖头势,宀头势可以表示房屋,也可以表示覆盖,「冖」本义是罩东西的布,《说文》:「冖,覆也」,也是遮盖之义。我最近花了很多时间看楚简等民间手写体,冖头的写法可能出现得更早。楚简「宜」大多数头上用人字形,但人字形写歪了,就是「冖」。三晋文字也有类似字例,如韩国宜阳戈。所以睡虎地秦简的写法,不是根据小篆的隶变,而是承六国古文,一直用到钟繇、智永、褚遂良,甚至唐《开成石经·尔雅》也用冖头势。用宀头势的可说是繁写,用冖头势的为简写。

沿着这个思路去看智永写的「惠」字,跟正楷字相比,中间少了两笔。这很可能不是智永做出的处理,而是历史上的简写。

「惠」字的本字是「叀」,纺锤之形,甲骨文、金文中经常以「叀」替代「惠」。「惠」有两种写法,一繁一简,繁写红箭头所指的这部件,在简写中是省略的。后来下面加了「心」,成为「惠」。繁写从金文到汉隶,自成一系列,同样,简写也有演变的系列,与繁写相对。智永《千字文》中的真书「惠」字,属于简写系列。草书,无论章草还是今草,也属于简写。

再举一个《阴符经》字例,「害」,正楷字跟从小篆,秦简有隶定写法,这是繁体。但在秦简中已经有省略一笔的写法,其后汉隶跟从者甚多,隶书和草书都在简写系列。这系列还可以往前推溯,兹不详述。郭绍虞先生说:「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谓『古人文字有繁简二体』。繁体便于认识,一望可知;简体便于书写,不必多费锲刻之功。」对于智永《千字文》和《阴符经》这些名帖,缺笔的字如能找到源头,理解会深入很多。

简言之:

任何时候,文字都有正草二体,有繁有简。智永等字帖省略笔画的字,往往是当时简体。所以不能说这是书法创作手法,只是选择。

避讳

提醒一下,有时缺笔是避讳,通常是整个字少写一笔。如钟繇《荐季直表》中「民」少倚戈势,这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这本子必然是唐人改的。又如《灵飞经》「旦」字,上面不是「日」,而是「口」,少了一横,这是避唐睿宗讳,唐睿宗名李旦。从避讳可以确定真迹、摹本、临本或刻本的大致年分,避讳跟书法没有关系,你临帖时候可以照临,但创作作品时千万不要照搬,会闹笑话的。

﹝4﹞增加笔画。

增加笔画在真书中也相当多,当然这也是跟正楷字比较,以《阴符经》为例,我选出四个字,这是不是为了大圈取势故意加笔画呢?不是。

先说「象」字,睡虎地秦简写法,最接近小篆,但太相似就很难说是隶书,篆用圆,隶用方,这写法基本上还是用圆线条。「象」字上中下三部分,隶变主要在红箭头所指的中间部分,从甲骨文来看,小篆中间这部分是大象的头部。其后西汉变圆为方,但也带来了隶变,或头部只写外框,中间没有一竖,或外框中写两竖,多了一竖,两竖表示眼睛。在真书中,如隋朝《龙藏寺碑》的「象」,中间也用「四」字形,承隶而来。引人注目的是,下部用驼头势解决,把象身和象脚放平了,普通真书写下部多了一撇,甲骨文、小篆和早期隶字都没有这个撇,所以《龙藏寺碑》的写法,有他的道理。

《阴符经》有两个「象」字,取势小异,显然是为了避免雷同,有意做了艺术处理。上部:一个取羊角势,另一个取向背势,中部:外框通常是竖笔势移位,但这里写得很扁,且右边竖笔斜度很大,看作冖头势也可以。然后一个取竖横,为竖笔势移位,另一个取上字形竖笔势。下部:左右两个字取势相同,先写柳箕势,最后撇捺不相交,不是转而是折,蟹脚势。总起来说,两个字的大圈变换,仅仅在上部和中部。这是书法艺术结构的变化,但文字的基本结构,来之于隶字,两个字是一样的。

「执」字,本义是拘捕的意思。甲骨文是犯人伸出两个手,戴上刑具。发展到金文和小篆,刑具和犯人分开了,一左一右,左边刑具读Nie4,俗写与「幸」混用。右旁犯人伸出两只手,还是被一竖绑在一起。身体这曲线,大致是一个两曲的乙字状。秦简的写法,跟金文相近,汉隶《侯成碑》跟小篆相近,但左边多了一横,讹变为「大」和「羊」合字,读Da2。其他汉隶右旁有讹变为「凡」或「丸」,都是隶变。讲到真书如颜真卿,传承《熹平石经》写法,而《阴符经》在上面这一行,右旁凤翅势中多一横,其实左边写成「幸」,右旁比「丸」多一横,都是隶变。很多书法家喜欢写古字,使作品看起来古雅。

幸辛

提醒各位,现在正楷字中,「幸福」的「幸」,最后一横是长的,「辛苦」的「辛」,最后一横是短的,而智永或唐人写这两个字,最后一横都是长的。

你看《五经文字·辛部》,收了八个字,连部首「辛」一共九个字,最后一横都是长的,读音是Qian1,跟现在的正楷字不一样,临帖时看清楚。

「迅」字,《阴符经》又加了多一横。《篇海类编》认为,这个有两横的是另外一个字,一横的为「迅」,两横的音zhuo2,意义是疾风。这一说法我很怀疑,「迅」字由两部份组成,走之旁就是「辵」,甲骨文是一个脚在街上走,本义是慢走,要表现快走怎么办?右旁加一个Xun4,这是「飞」字的简省,左右合在一起,快走的意思就出来了。

《阴符经》

而且,从《阴符经》本文来看,「迅雷烈风,莫不蠢然」,意思很通顺,用《篇海类编》的解释反而不通了。

「迅」加多一横,在其他类似字中也有,如「巩」「执」,两横写法是隶定。金文「人」伸出两个手握持,读Ji3,《隶辨》有这个字隶定的字例,隶省少一横,同「迅」字右旁,后来和「丸」「凡」等混起来用了,西晋《孙夫人碑》「迅」字就是这样写的。《阴符经》「迅」字加多一横,是混用「巩」「执」的写法。最后还要提醒一下,皇象《急就章》中这个草字,是「瓨」,不是「巩」,中间用点不用横。

再看《阴符经》这个「私」字,为什麽多了一撇?你先试读这两个字,都是居延汉简中的,读得出吗?上面这个是「私」,下面这个是「和」。我们知道,草法「口」可以用两点表示,三角形也可以改用两点,如《阴符经》的「矣」就是例子。「私」与「和」左边都是禾木旁,右旁如果都用两点替代,岂不是变成一样了?你看王羲之的「私」和索靖的「和」,很容易看错。于是居延汉简中我们看见这样一个「私」字,右旁三角形用铁围势,但头上加了一撇。《阴符经》「私」字,就是这样来的。

在唐代墓志中,《阴符经》的写法并不罕见,《干禄字书》也收入了,

但认为这是「俗体」。明代文征明,直接把右旁当作一个蟠龙势,其实《阴符经》中也可以看为蟠龙势,只是一撇和三角形的连接虚化了。

用于分别的点

真书中有一些点,只是为了分别形体相近的字,如为了区分「土」和「士」,通常是「土」加一点。严格来说,这一点不是增加一个笔画,只是起提醒作用。在我们分笔势的时候,这一点要不要计入呢?这一点既然不是笔画,当然就不应该计入大圈。

学书法必须临帖,而临帖先要读帖,读帖是不容易的事情。看见多一笔、少一笔的字,最好查查来历,晋唐经典不会乱来,创作者是很谨慎的。无论是减少笔画或增加笔画,书法家只是在以往用字中选择,而不是创造新字。

谢谢。

本节要点:

真书的技法——大圈。〔3〕,省略笔画。〔4〕,增加笔画。

复习思考:

这是什麽字?为什麽可以这样写?智永《真草千字文》中「传」、「傅」字,只差一点。这「傅」字一点是为了区分加上去的,还是原来就有的?大圈要不要计入这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