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田画论试论王维诗画中的禅宗思想

试论王维诗画中的禅宗思想

夏绍毅

王维画像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文人画的开山鼻祖,又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被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有“诗佛”之美称。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故他的诗中也蕴含着浓浓的禅意,其中又以他的山水诗为甚。禅宗赋予了王维静观、内省型的美感心理结构和了然顿悟、淡化时空观念的审美方式。而他又以禅宗悟道的方式体验山水,梵我合一,我之“思”消融于物之“境”中,使其山水诗、山水画形神兼备,意境空灵,禅意盎然。不可不谓是以禅意禅趣嵌入山水之诗画中,而又以山水之诗画来寓所悟所领之禅意。本文从王维禅宗思想形成原因入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王维山水画中禅、诗、画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着重讨论了王维水墨山水画与禅宗思想所体现出来的高度一致性。

关键词:王维;禅宗思想;诗佛;

一、王维禅宗思想形成原因

王维生于盛唐佞佛之风盛行的时代,长于一个虔诚敬佛的家庭,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的影响。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使他从佛教中寻求心灵慰藉。王维的个人性情以及艺术修养,则是形成禅宗美学思想的重要因素。

王维字摩诘,幼年丧父,母亲虔诚佛教。由此推测,王维早期就被母亲灌输了佛教思想,对现实人生的功名利禄看得不那么重。王维天赋聪敏,少年风华,博文通典,又精音律诗画,自属一代英才,却因舞狮一事被贬谪外放,心中自是不服。在张九龄北排挤出朝廷的同一年,王维奉命出使凉州,身至塞外,目睹大漠风光,写下了不少气象雄浑、慷慨激昂、沉痛悲壮、质朴感人的诗篇。这次出使河西虽然仅短短的一年,但在王维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创作上却留下了最为激昂敞亮的一页。第二年的春天,便北归长安,交割完公差后没有继续在朝廷任职,而是隐居于终南山,过起了云霞为侣,鸟兽相亲的生活。可这种日子坚持了一年,王维又出山了。从本心来讲,他向往“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的生活,然而他做不到,即割不断人世间的复杂关系,也没有决心彻底皈依佛门,因为他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在次复出后,在恪尽职守的同时,于蓝田辋川购买下了宋之问故宅,置办了自己的栖身之所——辋川别业,从此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正是这种半官半隐,外宦其身,内净其心和穷达互补中成就了他的诗和他的画。

王维在半官半隐的生活中,日子过得很舒心,诗画创作也日臻佳境,他本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命运却再次和他过不去,遭遇了人生最惨重的一次磨难,这便是发生在天宝十五年()的安史之乱。在这场动乱中,他同许多未能逃出的官员一起被安禄山掳至洛阳,并委以伪职。平乱后,按罪应诛,幸亏他在被俘虏时写下效忠唐朝的一首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句子,又经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缙请求削自己的官职以抵兄罪,王维才的以幸免一死,只受到降职处分。这次的死里逃生,堪称不幸中的大幸。不过这场劫难对王维的精神打击是十分沉重的,又惊又怕,又愧又疚。多次向玄宗表示将以“出家修道,极其精勤”,“诚信奉佛”以报不杀之恩。四年后再次恳请削减自己的官职,换取弟弟能回京任职,这样弟弟可以更好的报效朝廷,自己也能得到弟弟照顾。王维请求得到批准,可就在王缙返回的途中,未及见最后一面,王维便去世了。

一位被誉为“诗佛”的天才诗人和画家就这样沿着仕途,历经风雨阴晴,磕磕绊绊地走过人生一甲子。有欣慰,有顺畅,更有困顿,为了追问终极,他潜心奉佛,希望由此获得精神自由。为了释解尘累,他隐迹山林,但最终他的人生轨迹还是结束在仕宦的红尘路上,怀着未能说尽的几多困惑、几多的惆怅、几多的牵挂与思念。种种原因导致王维投入了“佛”的怀抱,他与禅宗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对他的诗画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王维诗歌中所蕴含的禅宗思想

王维号称“诗佛”,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一生写过不少以禅入诗的作品,但有些禅理诗只涉禅语名理,并非以自然景物展示真如宇宙。最能够体现出王维睿智的禅宗思想的诗大多是他在中年以后创作的山水诗,他的作品渐渐有了“对境无心”,不生是非,不起忧乐,不染尘念的体现。

王维《辋川图》局部一王维《辋川图》局部二

禅与诗是交互影响的,禅的表现往往借助于诗的技巧。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诗人的创作、诗坛的风气又推动了禅宗的发展,这也是宗教史上值得注意的现象。诗与禅交互推动,对双方的发展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诗的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即是诗人因客观事物而引起的感情活动。读者在阅读欣赏时,通过想象或联想,以致身入其境地受到感染,得到艺术享受的极大满足。而王维笃诚佛教,因此,他的诗就是禅与诗的结合,虽然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启示人们认识世界和感悟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相互沟通的可能。于是,诗和禅就可能产生联系,而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理论上来,从而就形成了一种淡远空灵,禅机悟境的诗风。

王维的禅宗思想渗透在他的许多诗里,他也通过诗来表明他对禅的领悟。特别是在山水诗的中更是蕴含着深深的禅意,诉说着禅理。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诗人心中的山水胜境跃然于纸上,然而,王维所求的不仅是泉石之美,他还在水穷、云起之中悟出了禅理。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法生灭无常,有生、住、异、灭四相之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仿佛透露了这样一点消息,告诉人一切都在生生灭灭,穷尽复通。

王维《雪溪图》(传)台北故宫博物院

禅宗的境界中,“空与寂”是一个核心概念。禅宗所追求的“空与寂”的境界,而王维的山水诗也集中体现了这种境界。他的诗句“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自云期。”“食随鸣磐巢鸟下,行踏空林落叶声。”“空、寂”二字简直成了他诗中口头禅。如《竹里馆》所写的完全是一种空寂的境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为伴。他欣赏着环境的冷寞,体验着内心的孤独,沉浸在寂的快乐之中。再来看看《鹿柴》,这也是这种心境的表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迹罕至的空山中,四处显得无限空阔虚无。因而听到的人说话声音的回响,就仿佛觉得此音绝非此处有,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当我们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山中,感受那空谷传音,便会深刻感受道空谷之空,空山中的人语,更显空山之寂静。本诗开首一语点出“空”字,和空谷足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要静静观察,我们便可发现,王维对于“空“字的运用,纯属无意,但其巧妙的组合安排下,空字更显禅意。空山里寂寞无人,只能听到人语的回响,那回响宛若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了环境的凄清。如此看来,在很多诗中王维都在阐释着禅宗所追求的“空与寂”的境界。

王维在诗中所描写出来的“空与寂”,正是为了表达自己不受这种纷扰现象的尘染,藉以烘托他所认识的自然界,它的真实思想应该是空寂淡然的。正因为诗人的“空与寂”,所以纵使日升日落,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亦无法引起诗人的任何喜怒哀乐之情。在禅的覃思中,诗人领悟到:执着为“有”,不执着为“空”,尘世间万物皆空,全无“我执”之见,纵使变幻无常,虽“有”实“空”。在王维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刹那间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由此可以得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追求寂静清幽的境界。由于他自幼便浸染在佛教清净无为的色彩当中,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被描写得那么宁静安祥,澹远空灵。禅机悟境,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在王维的诗境中,佛境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而且,他的诗思与境谐,含禅意于不言中,具有禅宗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意境。

三、王维绘画中所蕴含的禅宗思想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唐玄宗时的大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并驾齐驱,他们奉唐玄宗之命同作《蜀道图》于殿壁,吴道子绘嘉陵江山水三百里一日而就,李思训则“累月方毕”。唐玄宗观后感叹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即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故后人称山水画“变于吴而成于李”。相对于吴道子的多才多艺而言,李思训表现得更为专业,他将隋代画家展子虔“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风格发展到极致。没过多久,唐代另一位大画家王维,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意出尘外”的境界,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神话,他以诗人、画家和修禅者的身份,给山水画增添了“画中有诗”、“画中有禅”的无穷意味,中国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王维也成为令后人敬仰的“文人画”之祖。

王维《江干雪霁》

王维绘画中的禅宗思想不仅是其首要展现的内容,也是其辉煌风格的独特表现形式。诗人王维的绘画作品虽然没能流传下来,但是从相关记载中依然能够感悟到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精神。王维的绘画受佛学禅宗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中国画的形成与发展更离不开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身处的时代正是禅宗五祖禅宗六祖的国度时代,正是禅宗的兴盛与南北分宗的关键时期。正是由于南北二宗对王维思想的巨大影响,他的诗画风格得到了极大的熏陶与感染,逐渐呈现出顿悟为用、渐修为体的高超成就。在王维的画论里体现出来的意趣是清幽而绝俗,这与他一生执着追求的“湛然常寂”之态相得益彰。王维本身的佛学修养与禅宗素质十分精深,极少有诗人有他这般修为。而王维作为一名画家,在其绘画中对意境的营造十分讲究,因而其画作的审美意趣与指向,自然处处富含禅宗之意。

王维《雪溪图》

在王维的绘画作品中,雪景、渔隐、栈道、晓行等题材较常见,尤其以雪景题材的画卷最为擅长。作画之时,也是其禅宗思想的充分体现,无论是一幅安静的小桥流水,还是简单的飞鸟翔空,在他的笔下都蕴含着一种深远的禅意。他在表现禅意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进行佛教说理,而是在其中贯穿禅理的高雅意趣。在宋代时期,曾经流传过王维的一幅画卷《袁安卧雪图》。袁安是汉代的一名孝廉,王维对其人品休养十分敬重,并且在其诗文中也屡有提及。王维之所以作此图,主要的意旨是赞颂袁安的高尚品格。而王维当时处于禅宗思想盛行的唐朝,自然会不经意将禅宗思想融入作品之中。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到,王维在《袁安卧雪图》中体现出来的境界与其世界观中的佛学禅宗思想颇有契合。在此画卷中,雪地里有一棵颜色鲜艳的芭蕉树,而依据常理推测,芭蕉应该在冬季到来之前就会衰残,又怎么会有“雪中芭蕉”之说。黄伯思认为:“昔人深于画者,得意忘象,其形模位置有不可以常法论者……如雪蕉同景,桃李与芙蓉并秀”。王士祯认为:“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在《冷斋夜话》他又把雪中芭蕉从画引出来讲诗:“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画雪中芭蕉,诗眼见之,知其神情蛰寓于物,俗论则以为不知寒暑”。而绘画是超越逻辑的,常人的逻辑思维怎么能够捆绑住自由的心?中国画讲究游心无穷,游心就是大自由。张彦远在《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由此看来,袁安卧雪的景象,在此刻便成了一种超脱物外的艺术,袁安被禅宗思想同化,成为王维的精神诉求与理想的形态。

王维《辋川图》

综上所述,禅宗思想不仅构成了诗人王维绘画的主要风格,同时也是其形成不以客观物象的再现为最终目标的写意之美。

四、结语

禅宗思想对王维的诗画影响非常深远的,其显著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诗画作品中直接展现出来。大诗人王维以其独特的禅宗慧眼将自然现象进行独特的剖析与挖掘,并在诗画作品中将禅理宗义充分展现出来,正是王维诗画的独特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超凡脱俗之美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3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