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贵州大山里怎么会有海鲜味这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史春波文/摄“怎么有海鲜的味道?”,走进车间,就有人这样好奇地问。这是在贵州的剑河县,崇山峻岭之间,采访团来到一个菌菇产业园。看起来,一个个智能化的恒温车间,规模宏大,每天,一车车菌菇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欢迎大家,你们闻到的海鲜味是海鲜菇。”剑河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光柯这样笑着向大家解释。剑河不产海鲜,产海鲜菇。海鲜菇,洁白而修长,它托起的是一个山区的金色梦想,托起了跨越千里的扶贫之旅。杭州的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这里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中高端菇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产业园。”在厂门口,胡光柯自豪地告诉我们。产业园里,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我们这条生产线,满产一天需要20辆28吨大卡车拉菌。”走进菌包生产车间,剑荣菌业公司的技术顾问陈虎说,“这70台‘大家伙’循环,每天可用10个罐,可以接36万棒菌种。”他指着70台像锅炉一样的食用菌液态菌种培养器。陈虎说,就是依靠这样的生产车间,菌棒生产能够达到日产木耳15至20万棒、海鲜菇6万棒、袖珍菇6万棒、鹿茸菇2万棒、鸡枞菌1万棒、猪肚菇1万棒。“进出厂拉菌棒和拉菌子的挂车、农用车、冷链车每天都在70架次以上,堵车是经常的事。”繁荣的产业园是当地投入杭州帮扶资金1.1亿元打造的,目前有6条菌棒生产线,年产菌棒1.2亿棒,年产值达10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胡光柯记得,两年前,建园之初,县里资金困难,就在这时,是杭州的多万元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当年,建成的南高食用菌示范基地已实现余人稳定就业,项目分红覆盖户名贫困人口,而且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远销杭州、重庆、成都、广州等地。”菌菇产业直接拉动就业,村民还有分红菌菇园就是一个扶贫园。“我们通过国企、民企、社会组织结对,覆盖个贫困村,年人均分红元,带动位贫困人口就业。”胡光柯介绍说。现在公司有两种用工模式,一种是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去种,一种是工厂化种植,综合带动人就业。如果群众自己投入1万包菌包,一年种一季,年收入能达到10元;如果到工厂就业,年收入在元左右。年12月,当年脱贫的观么镇新民一组村民杨秀华分得一笔收入元。这是杭州对口帮扶一个项目的二期分红,第一期已经在年底收到。全县有13个乡镇共有名贫困户在这个项目上拿到分红,每人元。分红仅仅是食用菌发展的一个甜头。产业园直接带动了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每人年均增收入3.6万元以上,间接拉动2.5万余人脱贫。“我们采菇计时,每个小时10元;垒菌棒计件,每棒两分多。”南加镇深度贫困村塘化村12组的贫困户杨剑英说,他们所在的厂房主要生产杏鲍菇和海鲜菇,她是去年8月份进厂的,后来儿媳妇也跟着来了。“收入越来越高,我们干活也越来越有劲了。”她说。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推动当地脱贫攻坚为了让剑河的乡亲生活更加富裕,年,杭州市东西部协作将投入对口帮扶资金0万元,继续聚焦食用菌产业,将投入万元建成年食用菌培养房3.3万平方米,年种植姬松茸约16万平方米。据了解,自年杭州市淳安县对口帮扶剑河县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亿元,选派挂职干部和技术人员72人次,实施产业、基础设施、劳务协作等各类项目23个,涉及全县6个乡镇,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为推动当地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今年一共培训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名,希望通过一系列对口援助,能够为剑河县的后续发展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致富资源。”现挂职于剑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宣教中心副主任的浙江省淳安县扶贫工作管理站站长姜玲说道。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