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书法字中寻鹿
鹿与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据考证,蓝田人、北京人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曾依靠猎捕鹿为生。一直到殷商时代,猎鹿仍是先民们最为重要的狩猎活动之一。这种重要性同样也映射在文字的演变上,在许多文字上,我们都可以看见“鹿”字的“痕迹”。
“鹿”是象形字,《说文解字·鹿部》载:“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甲骨文中的“鹿”字像头上带双角的四足雄鹿。雄鹿的头上一般有角,角下面依次是眼睛、身体和脚。金文的“鹿”字和甲骨文的“鹿”字的字形十分接近。
甲骨文“鹿”
金文“鹿”
小篆的“鹿”字在金文的基础上有了更多变化,已基本看不出鹿的形象,只有下部的笔画勉强让人想到动物的脚。隶书的“鹿”字在小篆的基础上,将字形最上面的部分简化为一点,下面形似鹿脚的部分也更加符号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隶书中,鹿字中撇画的接笔位置在横折的起笔处,表示鹿的眼睛,其上的一点加一横表示鹿角。现在规范汉字中的“鹿”的撇画接到了第一横的起笔处,是受到广字旁类化的影响。楷书的“鹿”字将下面部分的字形写为“比”,鹿的模样已荡然无存,但文字一步步演变的痕迹犹在。
小篆“鹿”
隶书“鹿”
楷书“鹿”
猎鹿是先民们最为重要的狩猎活动之一。鹿的奔跑速度很快,猎人总是追不上,只能望尘莫及。所以《说文解字》中的“尘”是“土”上面三只“鹿”,在古文字中,出现三个相同的符号,就表示“众多”的意思。
当一群鹿一起奔跑时,飞扬起来的尘土一定很多。可见,“尘”在造字之初就是按照众多的鹿一起奔跑、尘土飞扬的样子来造的。繁体楷书简去重叠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后来才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简化字“尘”。
“尘”的异体字
尘”的繁体楷书
“尘”的简化字
令人想不到的是,“庆”字居然也和鹿有关。“庆”为什么会跟鹿联系在一起呢?我们可以从金文中一窥究竟。从金文的“庆”字我们可以看到其上为鹿形,有标志性的鹿角,中为“心”,下为“夊”,表示脚的意思,合起来意为参加庆典以鹿皮作为贺礼诚心诚意来祝贺。繁体楷书写作“慶”,汉字简化后写作“庆”。
金文“庆”
“庆”的繁体楷书
“庆”的简化字
除此之外,古人还用鹿形造了很多其他的字。比如“麓”,甲骨文的“麓”就是两个“木”字当中有一只鹿在走。后来演变为《说文解字》中的小篆“麓”的样子,最后变成我们如今所见的“麓”。
甲骨文“麓”
小篆“麓”
楷书“麓”
“鹿”还有美丽之意,“丽”的繁体字写作“麗”,它本就是与鹿有关的象形字。甲骨文的“丽”字像一只鹿的形象,特别突出了头上一对漂亮的鹿角。古人嫁娶,男方要送女方两张鹿皮作为聘礼,寓意迎娶美丽的姑娘。《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这里提到的“俪皮”就是鹿皮,所以后来也称夫妻为伉俪。
甲骨文“丽”
“丽”的繁体楷书
“丽”的简化字
“鹿”还和战争相关。比如“鏖”(áo)字,从“金”从“鹿”。这是因为青铜器时期,鹿的下颌骨是人们常用的击打武器。激战与鹿有关,故从“鹿”。但又从“金”,说明造此字是在金属武器出现以后,两种武器同时使用。后来人们还将鹿比喻为帝位、政权,也就有了“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群雄逐鹿”等成语。
小篆“鏖”
楷书“鏖”
“鏖”的简化字
由一个“鹿”字开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它相关的汉字,在以古人智慧建造的汉字之林中看见“鹿”字的演变与运用,是不是很有趣呢?
本文节选自《书法教育》年第7期
《字中寻“鹿”》
《书法教育》
《书法教育》年第7期
点击图片购买
邮发代号:8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