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自敦煌来艺术品的价值,不只是美
题记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托尔斯泰的《艺术论》认为联想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联想所带来的情感传递让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跨越地域的限制,继而在美的感受中寄情抒怀。
比如,当我们审视一头优雅的鹿,有人联想到北方的白雪与深林,有人联想到词意的引申与谐音,有人联想到环境的变迁与融合,有人联想到古老的密语和传说。不同层次的联想带来不同程度的感受,构成了文化体验的多样性。
见鹿识鹿
东方审美的永恒魅力
艺术联想的来源自然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因此人与人之间审美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是不一致的,感受的层次和深度也各异。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本身具有排斥性,比如乳臭未干的儿童也会有美与丑的分辨与喜好。
审美的偏好从孩童时期便开始建立上世纪70年代,有学者结合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基因学理论,提出了针对认知世界的模因理论,试图以此解释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留存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探讨是否存在生物意义上的“文化基因”,以及“文化基因”的遗传性可能与特征。
这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学科问题,我们在此就不展开了,但它或许是开篇问题的答案之一,假设真的存在“文化基因”,那就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众多西方鹿视觉的消费环境下,精确识别出东方鹿的独特美感。
正面+大角=西方视觉的经典形象
比如野格、鹿角巷、瑞幸等品牌logo上所使用的,就是西方视觉体系内象征尊荣、优雅的雄鹿正面造型,而瑞幸旗下小鹿茶虽然舍弃了雄鹿风格,可近似于小鹿斑比的斑点鹿还是无法让人联想到东方文化。
但下面这头白鹿一出,或许是端庄的神态,或许是独特的色彩,又或许是流畅的线条,总有一些原因会帮你瞬间认出这是一头来自东方的鹿!中国的鹿!
九色鹿,灵感源自敦煌窟《鹿王本生图》
不过,这头鹿可不叫白鹿,而是叫“九色鹿”。
识鹿知鹿
符号意象的千年更迭
总会有人没看过《九色鹿》的动画片,也没听过它的传说,但这并不妨碍传统文化中鹿形象自带的魅力加持,仍旧是艺术联想所发挥的作用,这一次我们先来聊聊“鹿文化”。
先秦到魏晋之际,鹿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壁画与墓室中,人们从鹿的自然天性中提取了庄重、温和、自由等特质,以卧鹿、双鹿、跃鹿等形象传递着质朴的崇拜情感,同时鹿所在之地也被视作福地,与传统堪舆文化互为印证。
鹿文化发展至唐宋,伴随着世俗环境的变迁,其内涵也在逐渐多元化,因与“禄”字同音而代指奉禄,“加官授禄”成了彼时最流行的文化符号之一。
“鹿”的意象与权力联系紧密
元朝的一些鹿形象出于装饰的需要又脱离了写实性,鹿的斑点遍布全身呈鳞片状,与麒麟身上的鳞片相似,此时的鹿也最接近传统麒麟的形象,由此也能看出其作为祥瑞神兽的历史地位。
明清时期年画的热潮逐渐兴盛,鹿作为一种寄托着吉祥寓意的形象在民间也愈发流行起来,更加细致、丰富和饱满鹿图像多与仙鹤、蝙蝠、松柏共同构图,取其吉祥寓意,如“鹿鹤同春”年画中将鹿和鹤画在一起,取“鹿鹤”谐音“六合”,意指天地万物同沐春晖。
雕梁画栋处常见鹿的形象
“鹿文化”的历史变迁与沉淀,离不开“鹿形象”的丰富演绎,而千年之中,“鹿形象”最为高光和出圈的一次,便是敦煌莫高窟窟的《鹿王本生图》。
知鹿悟鹿
善恶因果的至真至理
是的,会有许多人第一眼就能认出这鹿是九色鹿,来自敦煌的九色鹿。
河西走廊的尽头,丝绸之路的咽喉,茫茫戈壁,苍凉神秘,一道南北长约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形如蜂房鸽舍的奇观静静地矗立于此。
它便是有着“沙漠中的画廊”之称的敦煌莫高窟,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更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规模巨大,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极尽盛大,跨越千年,百洞千佛的敦煌显然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讲完的,随便一窟之中就有说不完的精彩,其中就包含窟的九色鹿。
公共艺术版权归属不明,已模糊处理
《鹿王本生图》的故事很简单,释迦摩尼的前世化身九色鹿王在江边救起了一个即将溺死的人,救人后鹿王不要回报,但叮嘱那人不要暴露其行踪。不久,王后梦见神鹿并向国王苦苦索要,国王便悬赏求鹿,那个被鹿王搭救的人因为贪婪而选择背信弃义。
国王带人去捕鹿王时,鹿王将其搭救溺水之人的经过及约定一一说出,国王既感动又惭愧,于是决定不再捕捉鹿王,并下令全国接纳鹿王及其他群鹿,而那个忘恩负义的告密人当即身上长疮,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善良战胜邪恶,恶因终得恶果,这是一篇写给凡尘大众的成人童话。
悟鹿忘鹿
启悦心灵的漫漫旅途
能够看到“敦煌九色鹿”这一层,其实已经不错了。
不过九色鹿只是一个象,透过这个象,我们还可以看到,对比其他九色鹿的创作,敦煌窟的这头一改之前卧鹿、跪鹿的娇贵气质,选择了昂首挺胸、傲而不骄的姿态,反倒是让骑黑马的国王俯身聆听,白鹿黑马,一高一低间,足见创造者的巧思。
说到莫高窟的创造者,或许是因为集体共创以及持续时间太长的缘故,我们常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