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努力改善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引导更多
年5月13日,陕西省宁陕县长坪小学教师彭世琴正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新华社记者徐汉摄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记者陈晨、徐汉)年以前,农村姑娘彭世琴一心想跳出“农门”。她努力读书,考入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渴望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工作。
但在一年前的毕业季,她却放弃了西安的教职机会,通过“特岗计划”招聘来到陕西省宁陕县的一所乡村小学担任语文老师。这个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小县城仅有7.4万人口,今年初刚刚退出贫困县序列。
初夏时节,秦岭深处云雾缭绕。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的宁陕县长坪小学里,琅琅书声与课间的嬉闹声交替传来。上课铃声响起,彭世琴唤回孩子们:“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都学了哪些小动物的名字吧!”
“大熊猫”“长颈鹿”“青蛙”……学生们纷纷举起手,争先恐后作答。
“这个场景,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读书时的样子。”彭世琴坦言,课堂上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似曾相识”。这让她觉得,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一份“特殊的使命”。
年5月13日,陕西省宁陕县长坪小学里,一名学生正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新华社记者徐汉摄
长坪小学仅有68名学生,是中国广袤农村地区一所典型的小规模学校。据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统计,年中国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共计12.31万个,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有10.83万个。
办学条件差、教师流失多,曾是不少农村学校面临的难题。对此,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并通过“特岗计划”等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农村任教。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从年到年,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名特岗教师,为乡村教育输入了新鲜血液。
西部贫困地区尤其受到重视。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就明确,“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学校一直面临生源‘真空化’和师资流失的问题。”西安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栋说,《指导意见》再次确认了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模式的可行性,有望促进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平衡和乡村教师成长,推动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
彭世琴31岁的同事孙明进,正在亲历这一系列政策带来的变化。年,孙明进从陕西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回到儿时就读的长坪小学任英语教师。时隔多年重回母校,她看到与记忆中完全不同的景象。
“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翻新了操场,有了多媒体教室。孩子们也不用自己带饭,每天能吃上免费的营养餐。”她说。
对此,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八一小学校长王伟华同样深有感触。“过去这所乡村小学条件非常简陋。最近几年,学校陆续有了音乐室、美术室等7个功能部室,还招聘到2名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学生也从前年的人增加到人。”他说。
在王伟华看来,除了教学条件改善,工资待遇提升和培训机会增多,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任教。在洛南县,近5年来,有名年轻教师应聘到当地任教。农村“特岗教师”的平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可以享受到生活补助、偏远地区津贴等政策,每名教师每学期都有机会到商洛市或是西安市的高水平学校进修。
不过,对到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任教的年轻人而言,他们需要承担起比城市教师更多的责任。在宁陕县长坪小学,27岁的语文老师王琴面对的学生半数是留守儿童。
“什么是地铁?大学是什么样的?这些对城市学生来说或许不是问题,但这里的孩子就会提问出来。”王琴说,山里学生信息渠道有限。“我们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睛,很多时候也扮演了父母的角色。”
在宁陕县,近3年来,已有名年轻人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来到农村学校任教。长坪小学校长黄太政说,越来越多年轻同事到农村“以青春伴童年”,他感到非常欣慰。
从教20年来,黄太政教出的学生里有多人最终考上大学,也有许多孩子通过职业教育走出大山。“教师的成就感都来自孩子们。陪伴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幸福的事。”他说。
业内人士认为,向贫困地区输送大量年轻教师,是补齐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乡村教育“最短板”的关键一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解决乡村教育问题,需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与此同时,还需要配套改革升学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地位,让农村孩子有更多成才的出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