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海底珊瑚造林呵护海洋生

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三亚2月3日消息(记者钟宁实习生贾希嘉)“大家下水种珊瑚时要注意,把珊瑚断肢轻轻拿在手里,用扎带固定在铁架上,一定不要太用力。”1月30日,海南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部经理王丰国正在为即将下水体验种植珊瑚的海洋公益践行者们讲解注意事项。

王丰国所在的海洋部于年成立,团队共5名成员,承担着景区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环境监控、海洋牧场维护和海底珊瑚移植等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海洋部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精心设计珊瑚温床,利用受自然因素破坏而断裂的珊瑚断肢进行无性繁殖,目前已种植3万多株珊瑚,种植面积近5万平米。

蜈支洲岛海底珊瑚景观(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蜈支洲岛海底珊瑚景观(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珊瑚礁被称为海底的“热带雨林”,虽然它在海洋中所占面积比不到0.25%,却为全球约25%的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的家园。不仅如此,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还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够有效减弱海浪对海岸的冲击。但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气温变化、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全球珊瑚群濒临消失。

据王丰国回忆,早在年3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的李元超博士就曾在蜈支洲岛上做过珊瑚种植的实验。“当时我们将直径两米、三层高的架子运到水下作为育苗场,然后把珊瑚断肢移植在架子上。到年,我们就发现这些珊瑚生长状况很好,后来就基本上密密麻麻地全部铺开了。”

发现这一移植方法可行后,王丰国产生了在蜈支洲岛周围海域种植珊瑚的想法。年,王丰国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张浴阳博士开始进行种植实验。“我们刚开始进行实验的时候种了70株左右,半年后死了20多株。当时有些沮丧,但张浴阳博士说没事,这属于自然死亡。后来再过一年发现剩下的40多株都活了,而且越长越好,心里非常开心。”

年,蜈支洲岛旅游区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王丰国开始带领团队进行大面积的珊瑚种植,并着手建立珊瑚苗圃。

珊瑚苗圃(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一开始我们也不懂珊瑚移植,就跟着科研人员学习,在旁边一边看一边问。慢慢地我们就开始自己种植珊瑚了。”王丰国说。

与体验活动不同,珊瑚移植和修复工作通常是在海底的岩石上或是裸露的已死亡的珊瑚骨骼上进行,程序更繁杂、对潜水技术和体力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提高珊瑚存活率,在种植前要用工具把种植地点的藻类清理干净。在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自主操作潜水装备,还要保持身体呈斜倒立的姿势,以免身上的设备破坏原生态珊瑚丛。再加上海流的影响和浮力的干扰,工作人员不得不消耗更多的体力以固定身体。如此高强度的作业,工作人员一天需要下水作业2到3次,每次接近两个小时。

工作人员开展珊瑚监测(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种植珊瑚过程艰辛,维护起来也不容易。为了保证珊瑚能够健康生长,王丰国会定期带领团队下水清理渔网、塑料制品等海洋垃圾。由于海底清理无法像陆地利用机械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只能利用刀具小心地进行切割清理,如操作不慎,还会被一些渔网粘贴住,带来极大的危险。此外,海洋部和潜水部还承担起海洋环境监控的任务,及时清理长棘海星、核果螺等珊瑚的天敌。

工作人员清理海洋垃圾(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王丰国和团队成员正在清理渔网(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好在艰苦和危险之后总会有惊喜和收获。“我们年移植的珊瑚,其中有部分是生长速度较快的风信子鹿角珊瑚,到现在整体的直径已经长到了一米五以上。”据王丰国介绍,目前他和团队已在水下建了三个大苗圃,珊瑚存活率在70%以上,近三年蜈支洲岛局部珊瑚礁覆盖率提升了8%。

蜈支洲岛海底珊瑚景观(央广网发蜈支洲岛旅游区供图)

编辑:陶淦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

热榜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