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人名学识字的经历

读书识字是我们上学念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从小学一直到高中,识了两三千个汉字,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的普通字、常用字都认识了,用过去的老观念来说,就是能够看住门户了。可总还有一些字不认识,有的读不准,有的读不全,还有的干脆就不会读。我也是这样。其实我认识的字不少就是在工作生活经历中慢慢积累的,有从人名中学的,有从地名中学的,还有从别的事物中学的,如此等等。下面,我就从个人经历的事情说说如何从人名中学识字。

有些字读音是这样,大家都会读,但用在人名中却不一定这样读。现在我说两个这样的字。

先说姚以价。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太原首义,随后又带领新军据守娘子关,摧毁了清朝在山西的腐朽统治,是当时山西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人称“晋威将军”。因与闫锡山政见不合,意气不投,于是一气之下不干了。然后闫在山西当了几十年土皇帝,他却辗转数省,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直至客死他乡。可以说,非有理想、有信仰,仅一介武夫的人是决不会坚持一生、革命到底的。姚以价是山西省河津县西毋庄(今属万荣县)人,铝城作家王秀梅丈夫的二伯曾祖,所以王秀梅写了《姚以价评传》。她在写姚以价的时候,特别注明姚以价(jie,介)。我由此知道这个“价”字竟还是个多音字。姚以价的价,读作jie,写作“价”。如果因为读作jie,而写作“介”,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我因此想起了陈寅恪。陈是江西修水人,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近代史学界所称道的“南陈北陈”,南陈就指陈寅恪。若论起家世来,他是地道的“官三代”,他的爷爷陈宝箴当过湖南巡抚,就是现在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了。陈寅恪国学底子深厚,聪明绝顶,通晓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多种“行将死去的文字”,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他的学问就连梁启超也自惭不如。他终生治学卓有成就,直到晚年眼睛看不见了,还在助手配合下,完成了煌煌巨著《柳如是别传》。

下面说说陈寅恪名字中“恪”的读音吧。年,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式确定“恪”统读作ke,语言学家徐世荣在《释例》中也说“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并举例“人名如近代学者陈寅恪”来说明。可见,陈寅恪的“恪”,正确读音应为ke。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包括王力、赵元任这些大师在内的学界几乎所有人都把陈寅恪的“恪”读作que,并且认为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读法。

还有一类字本有正确的读音,但人们可能懒得去查字典,往往读错它。我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李天祜。这个名字我原本并不认识,直到上了大学后,听辅导员老师讲,系上有赵俪生、张孟伦、李天祜三位老先生,都是大家!兰大历史系能够跻身于全国大学知名历史系,某种程度上有赖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与赵、张两位先生不同,李天祜一生从事世界历史教学研究,据说他讲课娓娓道来,能把一部枯燥乏味的希腊古代史讲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可惜我未及亲睹先生风采,他就去世了。不过从他老人家名字中,我又认得了一个字,就是李天祜的“祜”,读作hu。一查字典,果不其然!遗憾的是,时人多按识别形声字的方法把它读作gu(固),才出现了类似下面的谬误。

比如我所认识的陈兴祜(hu,护)。他是甘肃三联自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被派到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做自控技术服务,在我们这待了好几年。他的名字当时多数人不知道,大家平时只是喊他陈工。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他在四川读高三的儿子回到父亲身边,工会帮他在铝厂二中联系了借读手续,我们询问陈工名字,有人答曰:陈新固!于是我在宣传报道的时候,也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把陈工名字误写成陈新固。后来我们关系熟了,当面核实其姓名,他笑答:陈兴祜。由此可见,这个“祜”字,如果平时稀里糊涂,不去和它认真一下,查查字典,多数人很容易把它读作gu,就闹出了笑话。

如上所述,一个李天祜,一个陈兴祜,他们都长期工作生活在陇地,并且我推断陈兴祜极可能就是甘肃人,他们名字中都有一个不太好读的“祜”字。于是我怀疑,这中间会不会有一种什么联系,或是一种文化上的习俗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一些人名中用生僻字,大家十有八九都不认识。这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去问去查,当然现在方便“百度”一下,然后再去慢慢巩固它,如此而已。下面试举两例。

一个是甪里先生。历史学家张孟伦的著作《汉魏人名考》,最后一章专门讲“四皓”。何为“四皓”呢?据说楚汉战争时期,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位高士为避战乱,隐居商洛南山,他们都是须眉皓白的八十老翁,德行高尚,时人许为“四皓”。汉高祖想请他们出山做官,他们坚辞不就。后来惠帝继位,他们出来了,执掌政事。那么其中的甪里先生究竟姓甚名谁、居里何在,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说,先生吴人,姓周名术,字元通,今太湖有禄里村,甪里寨,即先生逃聘之地。至于甪里先生的这个“甪”字如何读,宋太宗赵光义曾问过大臣,答曰“乃鹿音”。就是说,甪里先生的“甪”字读作鹿(lu)。这不正与太湖那里有禄里村、甪里寨这一事实相符了吗?也进一步说明先生籍贯在吴地,这个判断还是站得住脚的!这真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僻字,现在认识它了,但用五笔打不出来,只好改用拼音输入法。

另一个是彭堃墀。与甪里先生不同,这是一个现代人物的名字。前几年偶读一篇文章,开始对彭堃墀先生的情况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也因此对“彭堃墀”这个名字的读音产生了兴趣。彭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山西大学校长,一直担任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他搞了一辈子量子光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被美国收入“世界光学科学家和工程师名人录”。我们承认,在一个人名中,有一个难认的字还算正常,可同时出现两个生僻字就极为罕见了。于是只好求助于字典。先说“堃”字,读作kun,同“坤”,或说就是“坤”的异体字,多用于人名。如果用它来组词,那还真是无解!再说这个“墀”字,读作chi,形声字,从土,犀声,如果一不小心,会读作xi。现在可以把它们连起来,彭堃墀中的“堃墀”读作kunchi。很高兴,这次从一个人名中,竟一下子学到两个字,这难道不是一种可喜的收获吗!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门永远也做不透的学问。孤陋愚钝如我,只有活到老、学到老,随处拾掇,慢慢去积攒,也许会在探索汉字的过程中有一点体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