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物,看历史渎山大玉海,看忽必烈时
说起元朝可能大家了解最多的想必就是疆域辽阔,由蒙古人建立。而对于元朝的文物出名的可能也就是元朝的瓷器了。
瓷器工艺在元朝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为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就是景德镇瓷器的崛起。
因为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出了新的品种的瓷器、如青花瓷,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今天带大家了解的并不是元代的瓷器,是另一件元朝的玉石文物。这件玉石文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开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镇国之宝”的其中之一,是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成为世界宝玉石业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
他就是渎山大玉海,乍一看这个文物名称,大家或许对此并没有什么概念,且心中会有些许的疑惑,此物到底是一件怎样的文物,名称也是这样奇奇怪怪。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这件渎山大玉海文物的真面目。
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膛深55厘米,腹部壁厚约12厘米,它的容积为0.立方米,能盛水升,约重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南阳,收藏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由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
了解了渎山大玉海的真身,下一步我们看一看此文物的名称是如何而来的吧。渎山大玉海,又名“大玉瓮”、“酒海”,根据《日下尊闻录》记载:“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琼华岛是远古河道残留下的水泊中的山,故有“渎山”之称,所以大玉瓮被称为“渎山大玉海”。
那么这件如此巨大的渎山大玉海是拿来干什么用的呢?
根据“酒海”这个别名不难看出,渎山大玉海作为酒器的作用。相传在元朝时期,大汗忽必烈曾命人制作出一件特大号的酒器,用来犒赏军队,所说的就是这件玉海,其本身就是一件贮存酒的容器。
了解了渎山大玉海基本信息之后,我们来看一看,为何这件文物被《国家人文历史》选为中国文物的九大“镇国之宝”。专家认为: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从专家的评语中不难看出其文物之所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因为渎山大玉海自身就非常的珍贵,不管是其用料,还是雕刻方法。渎山大玉海的制作材料是南阳独山玉。独山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因产自河南省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而得名,又称“独玉”、“南阳玉”,是中国独有的玉种。独玉质地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彩斑驳陆离,常常是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的多彩玉。颜色绿、白、红、黄、紫、蓝应有尽有,能分成九大类多种,其多彩性是其它玉种所无法比拟的。
独玉不是翡翠,但高档独玉接近透明,翠绿色的硬度可与翡翠媲美;独玉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质凝腻柔嫩,丰腴可人,颇具白玉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国人将其和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更不要说是一块体积如此之大,保存如此完好的玉石。
而渎山大玉海的制作不仅是其用料珍贵,还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传承了宋金的起凸手法,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划漩涡作底纹。周身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龙、鹿、猪、马、犀、螺等,形体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充分体现皇家器物的威严与庄重。
其二,因为在渎山大玉海的身上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且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这就要说一说这件文物的身世,元代时,玉海置于北海琼岛顶上的广寒殿,一放就是几百年。后历经战乱,至清代遗落于西华门外真武庙中,为道士制作腌咸菜的菜瓮来用,后来到清朝时期被乾隆帝得知后,用重金将其收回,在团城承光殿前专建玉瓮亭珍藏,已亲制御诗三首,由玉工精工镌刻于膛内,并先后四次对玉瓮进行修饰。可见在历史的洪流中,玉海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成为了那些历史的见证者。还有,令人意外而高兴的是,与元代玉瓮的玉质、玉色、雕刻风格等均浑然一体的原配底座,于年在北京法源寺内发现。
既然这件渎山大玉海的身上有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忆,那么接下来就借这件文物说一说其中承载的历史。前面说了这件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想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王朝的强大,也更需要用世上最好的珍馐和最华贵的珠宝来犒赏他勇猛的军队而下令命人制作的。那么就来看看忽必烈时期的元朝是怎样的存在?
孛儿只斤·忽必烈(年9月23日-年2月18日),蒙古尊号“薛禅汗”(大意为“大贤之君”),是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年-年在位)。也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当时蒙哥汗在位时,忽必烈受命总理漠南汉地军事,后受封于京兆。在此期间招揽汉族儒士,整饬军政,并参与蒙哥远征大理、围攻南宋的战役。蒙哥死后,忽必烈从前线回师,与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并于年即汗位于开平城,建元中统。
至元四年(年),下诏迁都大都,四年后建国号为“大元”。至元十一年(年),命伯颜等大举伐宋,两年后攻陷宋都临安,最终于崖山海战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统一全国后,相继重用阿合马、卢世荣及桑哥专理财政。同时接连派兵远征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然多以失败告终。但他抗击海都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叛乱的活动,仍是较为成功的。至元三十一年(年),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建立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地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马可·波罗尊崇其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新元史》赞其统治下“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
可见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疆域辽阔,兵强马壮,一片盛世繁华。在今天所讲的这件玉海文物身上可见一斑。当然了在历史上关于元朝的记载远不止这些,此文中所述只是冰山一角。
如有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