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静与动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07905.html

古典诗词中静与动的出现,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无论明显或隐寓,总是为着造成特定的艺术氛围,产生强烈而深刻的艺术效果。自然界的事物,无论山水草木,晴阴雨雪,总是有时动有时静,不可能总是一个样子。一首诗,静动结合得和谐完美,会产生艺术感染力;一件事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往往是,既靠视觉,又靠听觉。

王维自编《辋川集》中的二十五首五言绝句,乍看都是妙手偶得之的写景好诗,其实,寓有作者性格所在。这些诗靓丽自然,绘景细腻,静动手法,时有所见,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反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诗写森林中傍晚时,一种极为幽寂的境界。首两句说,深山幽谷,林木苍郁,只闻人语响,不见有人行,是静中寓动,以动写静。后两句说,林深杳冥,夕阳的余晖复照在青苔上,悠忽逝去,又是寂静的空山了,是动中寓静,愈显出静来。总之,上面两句写不见,下面两句写见;不见的是人,见的是影,一见一不见,正是诗人幽寂情怀的写照。

周昂《西域道中》

草路幽香不动尘,

细蝉初向叶间闻。

溟濛小雨来无际,

云与青山淡不清。

路边野草散发出一阵阵幽香,尘土不扬;稠密的树叶间传来了知了的鸣声;小雨濛濛,若有似无;遥望远处,一抹青山与天边浮游的云连在一起,简直分辨不出,是云还是山了。静中有动,,却给人愈静的感觉。

曾几《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茵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了的五月,天气晴朗,小船划到尽头,又漫步山路了。山路两旁,绿树成荫,还和来时一样,又是现在听到了黄鹂清脆的叫声。也是静中见动,愈见其静。

王安石的《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迟归。

细数落花,因此坐得久了,坐久是细数落花的结果。接下来,又缓缓地向偏僻的地方去寻芳草,以便回去迟一点。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观赏花草时的动作和心情,因而也更显出,春天的欣欣向荣和诗人对春景的无限留意。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词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诗写,坐在船中所见淮河的情景,前两句写白天行舟所见,后两句写,晚泊犊头所见。春阴天低,望似垂垂欲下,两岸草色青青;因为是行船淮河上,船在动,所以,“时有幽花一树明”画面在变动,但给人以静的感觉,是动中见静,以静写动。后两句说,晚泊孤舟古词下,看见的是满川风雨-----风声雨声,看潮生-----潮起潮落,一片喧哗。画面虽没有移动,却给人以动的感觉,是静中见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