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农村这种草根艺术,用的竟是欧

        

11月17日上午,第十六届崇明灶花艺术节在位于向化镇的崇明灶花堂开幕。来自崇明岛内外的近百名嘉宾欢聚一堂,共享这场非遗文化的盛会。

崇明灶花,顾名思义是指画在灶头上的花,又称“灶头画”,是流传在崇明等地区的民间美术。在灶头作画,完美融合了文艺范和烟火气,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崇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砌有灶头烧菜煮饭。为避免燃烧柴火时产生烟灰熏人,一般都会在灶口上砌起一堵墙,崇明人称之为灶山。为了美观,能工巧匠会在灶山上画出各种各样的灶花。

沪郊乡间有传说,灶头有“灶君”专管人间善恶事。因此,人们要在灶山上画灶花,献给灶君老爷。若不画花,只简单刷上一层石灰浆了事,这就是“豆腐灶”,会惹灶君老爷生气。因此,崇明的灶头,不管是两眼的(砌有两口锅)还是三眼的(砌有三口锅),在灶山上和灶沿下,都画有各色图案,人物、山水、花木、动物应有尽有。

灶花的执笔者,都是资历深、手艺好的泥瓦匠。在给人家砌灶头时,他们以锅底灰、植物花果与水调制成颜料,然后在粉刷得雪白的灶壁上作画,不打草稿,一气呵成。在灶花的具体绘制上,工匠采用的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画家们常用的画法之一——湿壁画法,即在灶头砌成以后、灶山上所粉刷的石灰还未干燥时,立即挥笔在上面作画,其颜料能渗透进粉层,以后随着烘烤和自然挥发,灶山渐干,上面的画作能几十年不变形、不褪色。

崇明灶花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早期的灶花内容以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等为主,并辅以花草图案及“回纹”、“方格纹”、“八结”等线条装饰,构图比较简单。

不同年代的灶花图案各不相同,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感。建国初期,大家普遍使用旭日东升、学大寨等图案画灶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了“保家卫国”“人民公社”等题材的灶花,70年代有“劳动最光荣”等题材的灶花,八九十年代又有“五讲四美三热爱”“科学种田”等题材的灶花。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灶花题材与时俱进,出现了生态岛建设、花博会之类的灶花。

如今崇明灶花的吉祥图案内容,主要以“福、禄、寿、喜、财”为主。

灶花中以“福”为主题的民间吉祥图案作品有很多,比较常见的为蝙蝠,因为“蝠”与“福”谐音。所画的蝙蝠一般是两只或五只——两只意味着双倍福气,五只意味着五福临门。鹿形体优美、性格温顺,向来被认为是灵兽,且与“禄”同音,所以民间吉祥图案中常常以“鹿”代“禄”。灶花作品中奔跑的鹿寓意为官从政,高山上的鸣鹿寓意高官厚禄。关于“寿”的吉祥图案有松鹤同春、鹤寿千年、龟鹤灵寿、蟠桃贺寿等。如果灶花中“寿”字为圆形的话,则是“圆寿”的意思,寓意无疾而终;造型为长形的话,则寓意“长寿”。灶花中盼喜的吉祥图案一般有画着梅花和喜鹊的“喜上眉梢”图,画面借喜鹊之“喜”喻喜事之喜,以“梅梢”谐音“眉梢”,表示喜事盈门。关于“财”的灶花图案,除了财神,还有聚宝盆、摇钱树和添财赐福的金童玉女等。

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烧柴火的灶头已被洁净卫生的液化气灶所代替,灶花逐渐成了一个尘封的美景。为了保护灶花这一民间艺术,崇明从年起每年都会举办灶花艺术节,还建造了灶文化博物馆、成立灶文化研究会、建立灶花作品及绘制工匠档案,加大对灶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年,崇明灶文化博物馆开馆,博物馆由灶神传说、灶具荟萃、灶花集锦、灶台美食四个区域组成,收集了数百种不同的灶花。如今通过努力,崇明灶花已被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列为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向化镇是市级非遗——崇明灶花的传承基地,长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文化底蕴深厚,享有“灶花之乡”的美誉,先后三次被评为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们希望能尽量保护、传承好灶花这门带有‘烟火气’的民间艺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家生活的多姿风情。”向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栏目主编:黄勇娣

    

本文作者:茅冠隽

    

文字编辑:茅冠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