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化妆,只是因为爱美吗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m.39.net/pf/a_4651574.html

我国的化妆术,有“改头换面”之神效,驰名全球各地,堪称当代“四大法术”之一。但妆饰的内容却不仅仅只有化妆,人们所戴的配饰、发饰,其实都是妆饰的一种。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纷繁复杂的妆饰在出现之初,并不只是用来提升自己的颜值。换言之,古代女子之所以化妆,爱美只占一小部分,其背后还有着更多的意义值得我们探索。

一、古代妆饰的内容及分类

古代的妆饰,并不是简单的化妆,也绝非“装饰”而言。实际上,它可以分为化妆、发饰和佩饰三个主要部分。这其中,身为“饰”的内容,才是古代妆饰的起源,它甚至比“服”的概念还要早。

这很难人相信:难道说,人类是先学会妆饰,再学会穿衣吗?从相关出土文物来看,倒也并非如此。只是说,远古时期的人类更倾向于先妆饰后穿衣。而在一些远古部落,妇女也多是以妆饰为主。

当时的“饰”,有发饰和佩饰,都很好理解。前者主要作用在头发上,有断发、披发、束发、辫发等方式,可谓是丰富多彩。正是这种影响,让中华文化与头发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形容老人和小孩,往往用黄发垂髫,“黄发”容易理解,毕竟人上了年纪之后,头发会显现出枯黄色;至于“垂髫”,则是孩童头上常见的发型。与之类似的还有“总角”,人们常用“总角之交”来形容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或死党。

当然,还有一些用于发饰的工具,如骨笄、钗子、簪子、金步摇、玉冠饰、象牙梳等等。这些发饰不仅制作精美、种类繁多,还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演绎出了别样的意思。如“金步摇”,多指贵妃;而“荆钗”一般便指平民之妻。

同样道理,佩饰也如同发饰这般,衍生出不同种类与内蕴。它一般由玉石、玳瑁等构成,用以彰显佩戴者的身份。

二、妆饰文化背后的意义

在很多人看来,化妆就是起装饰作用,但他们却忽略了时代的不同。如今的社会,人类衣食无忧,更愿意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化妆带来的满足感,显然是很有成效的。

但对古人来说,他们选择妆饰自己,更多却是无可奈何。

古人云:“食色性也。”自人类诞生起,生存和繁衍便是第一要务。其实,古人妆饰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为了生存。

01、捕猎说

看过特种兵题材的影视剧,大家应该都知道:特种兵在执行任务之时,往往会穿着迷彩军服,然后在脸上涂抹上一些颜料。此举,显然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己方的隐蔽性。

但这个方法,却并非现代始创。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便学会用这种方式来迷惑猎物。在当时,古人会在脸上和身体上涂抹各种颜料和泥浆,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隐蔽性,还能防止蚊虫叮咬。

另外一种狩猎的方式,更加复杂。古代有经验丰富的猎人,会在脸上画上某种兽皮花纹,然后在头上插上羽毛、戴上鹿角,以隐去人体的模样。

比如猎人在狩猎老虎之时,往往会在身上披上一件虎皮,然后卧倒不动,以此降低老虎的警惕心,再伺机而动。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很多古代壁画中都能找到踪迹。

有趣的是,有部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也是因此而来的。比如东北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便有一种“狍子头”制作而成的“狍头帽”。这种独特的帽子不仅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还能抵御寒冷,因此它流传到了现在。

除此之外,非洲的一些土著,仍保留着抹面、插羽毛的这个习俗。风靡全球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黑豹所在的瓦坎达,便保留着这个这种妆饰上的传统。而这,便是参照当地一些土著的妆饰进行演绎的。

02、巫术与图腾

除捕猎的生存需求之外,古代猎人在捕猎时妆饰,也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就是史学家们提到的“巫术之说”。

上古时期,巫是一个神奇的职位,普遍受到部落子民的狂热信仰。当时的医药、占卜、历史等重要知识,也都一直掌握在他们手中,并代代相传。

观察“巫”这个字,它上面一横,是为“天”;下面一横,是为“地”;中间的两个“人”,则代表了部落子民;而贯穿其中的这一竖,便代表了“巫”。

解释了这个字,便知道巫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了。作为能与天地直接“沟通”的使者,他们又怎么不会受到部落子民敬畏呢?

而在巫的宣扬之下,人们对于天地乃至各路神灵的敬畏之心,是不断加强的。正因如此,在原始部落时期,人们往往会在巫的指导之下,将某种植物、动物当成本部落的图腾,然后加以崇拜、祭祀与祷告。

至于图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开始,人们是以各种能看到的动物来作为图腾的,比如老虎、狮子、狼、豹子,甚至老鼠、羊、狗之类的;但随着部落之间的更替,一些想象中的神兽,也自然而然诞生了。远古四灵中的龙、凤、麒麟,都是部落之间不断融合的产物。因此龙、凤和麒麟,都拥有不同动物身上的特点。

说到这,不难看出,图腾之说虽然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鼓励。毕竟在远古时期,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是充满恐惧的。面对无法解释的种种神奇现象,他们只好自己为自己“打气”,将一切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灵与图腾。

为了解释天地的来历,于是“盘古”出现了;为了探索人类的起源,“女娲”随之而来;为了弄清楚四时变化,“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海龙王”也不断走入人世间。可见,图腾神灵寄托了远古初民渴望并敢于探索大自然的信心与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言归正传,继续来说图腾与古代初民妆饰之间的关系。前面已经提到:图腾给了部落子民以信仰,因此便有人想到:如果我们妆饰成图腾的样子,是不是会受到神灵庇佑,从而消灾解难呢?

显然,不止一个人有此想法。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佩戴上关于图腾的各种装饰品,或者直接“妆扮”成图腾的模样。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佩饰的雏形也出现了。比如前面提到的玉石制品,在中国人看来,古玉的价值要远高于新玉。因为它们受到过神灵的祝福,更能起到驱疫辟邪的作用。

这种想法不止出现在中国,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世界各地。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当地人便习惯用穗带编制的红珊瑚串,以希望获得勇气和神灵庇佑;美洲的印第安人,则会用不同的羽毛来表示身份、等级、勇气;而南美洲的土著,竟然赤身而行,他们唯一相信的佩饰,便是手脚上戴着的金属镯子,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神灵的妆扮便是如此,而神灵佩戴的手镯与脚镯,则是他们伟大力量的来源。

03、太伯奔吴

这种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乃至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时,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太伯奔吴”。按《左传·哀公七年》:

“大(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

太伯,不见得是第一个文身的中国人,但却是史料记载中的第一人。为了不与自己的同胞兄弟季历争夺王位,太伯决定远走他乡,于是“乃奔蛮荆,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这里提到的蛮荆,便是吴越一带。为何太伯来到这里,要文身断发呢?按照当地人的习惯,“断发”可以减弱泅水的阻力,又能防止与水草纠缠到一起,可见从水路而过,“断发”必不可少。

至于“文身”,便是图腾之说的延续了,在吴越人看来:“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太伯得到指点,果断文身断发,果然成功避开了“蛟龙之害”,如愿远离了朝政纷扰。后世曹操对此颇为赞赏,还写诗赞道:“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04、繁衍的初衷

在现代社会,“女为悦己者容”,热衷于打扮与妆饰的,往往是男性;但在原始社会,男人却更要比女人热爱化妆。而这,源于早期人类的繁衍欲望。

在当时的母系社会,男子无疑是求爱者,女子显然是被求爱者。而男子向女子求偶的方式,也颇为有趣。在山顶洞人时期出土的件妆饰类文物中:兽牙类的妆饰品便占据了件。可见男子主要的妆饰品,便是以兽牙为主的。

不难想象:男子之所以爱好用兽牙来妆饰自己,是因为这种饰品不仅能彰显他们的勇武果敢,更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这么一来,男子向女子求偶成功的几率便会大大提升。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排除是一种模仿行为。就像雄性孔雀向雌性求偶之时,往往会开屏,展示出一身漂亮的羽毛;一些鱼类在求偶时,还会出现闪光和变色的现象。

由此可见:原始部落男子的妆饰之心,很有可能是来源于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之下,男子展现自己的优点,以获取未来家庭生活中的支配地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参考文献:《左传》、《汉书》、《中国历代妆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