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不是本来就这样
第五季脱口秀大会,我是特意为周迅去看的,但没想到被骂得最凶的居然是周迅。
周迅从业以来恐怕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口碑崩盘,真的可以用惨烈这个词来形容。
连带着《脱口秀大会》也被骂得很惨。第五季迎来了豆瓣史上最低开分4.9。
客观地说,和选手和段子没太大关系,这一季甚至是最接地气最犀利的一季。
问题出在了嘉宾,尤其是周迅身上。
周迅真的挺美的,满脸胶原蛋白,长裙曳地,小露香肩,坐在那里安静又文艺。如果去别的节目,现在估计收到的是满屏赞叹“姐姐好美”,可惜她坐在脱口秀大会的现场,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别人是来精神蹦迪的,随时准备被选手们的段子刺痛,共情,哈哈大笑。周迅是来度假的,慵懒地靠在椅子上,随时随地放空,周围再喧闹,她也自带牢不可破的结界。
好几次我笑到前仰后合的时候,镜头切到周迅,她都身体半前倾,一脸若有所思,顶多给一个礼貌的微笑。
很多次,选手一边讲,李诞一边给周迅当解说员。
像和一个不太熟的朋友聊天,我听了个笑话笑到四肢乱颤,一眼望见这个朋友在面无表情地玩手指。
哈哈哈哈哈嗝。
被骂得最凶的两次,一次是因为小鹿。
作为脱口秀大会的元老,小鹿台风稳健,张弛有度,文本扎实成熟。她讲的有关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的内容,是上半场唯一一个让我笑到停不下来的段子,好像也是唯一一个让周迅笑了的段子。
她那次是笑得真的挺开心,但她居然忘了拍灯。
领笑员拍不拍灯是直接关系到选手晋级与否的。但周迅说得轻飘飘的:哎呀我忘了。可以补拍吗?
不能补拍,但还可以补救。因为接下来就是挑战环节。那英自作主张替小鹿选了00后的up主拉宏。
结果是,表演和文本不给力,段子也不怎么好笑的拉宏,乱拳打死老师傅,接连拿下了三盏灯。其实这三盏灯给的鼓励分大于实力分。只要周迅能配合大家不要拍灯,再次让小鹿和拉宏公平竞争,一场危机就能丝滑地解决掉。
但周迅居然又拍灯了。而且这灯拍得莫名其妙,只因为拉宏讲了一句“大爷说我身边从不缺阿婆(up)”的谐音梗,还不如前边讲的“BBQ”“栓Q”“真的会谢”。
四灯之后,拉宏自己都震惊了,当场懵在原地。
还有一次是因为第二期的海源。
海源的文本有深度有思考。抛出的几个梗,网络暴力,情绪管理,时间管理,都是非常典型,并会引发思考的问题。
有几个点确实让人拍案叫绝。弹幕都快炸了,可周迅就一直安静地坐在那里,毫无反应。
好几次我都跟大张伟一样捶胸顿足:快拍啊,这样都不拍还等啥?但你就是等不到周迅的灯。
最后海源也因为周迅没拍灯被淘汰。
而且最气人的是,复活赛的时候,周迅说,其实我也想复活海源。
所以你原来为什么不拍灯?
因为非常不必要的失误,送走了两个本来不必被淘汰的选手,也浪费了两个复活名额,意味着要多两个人惜别这个舞台。
参考“大局观”罗永浩老师,复活选手的时候,他会先让别人选,如果自己喜欢的选手被复活,他就不会重复浪费名额。谨慎,同时也是对选手的尊重和善意。
而周迅,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这一票的分量。
我挺能理解观众的愤怒的。
没有一个节目,像脱口秀大会这样,能够如此精准地与普通人共情。
上脱口秀大会的演员大都出身草根。很多已经成名的演员到现在也还是租房住,比如刚刚换了“72平豪宅”的广智,现在还住在20平米出租房的徐志胜。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比如快递小哥南瓜。甚至有残障人士,比如几乎是盲人的黑灯。
他们加起来就是时代的痛点。普通人在他们的乐观和幽默中获得难能可贵的精神鼓励,为他们对现实的讽刺会心一笑。但周迅不能。
为落户看凶宅;重男轻女;玩股票被套牢;外卖小哥被叫“电瓶车”,这些她统统get不到。
一个和周围环境不同频的人,总是会让周围的人反感,甚至愤怒。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这种愤怒被放大了倍。
另一方面是讲好脱口秀真的很难。必须笑点密集,还要有现实和讽刺意义,更要表演流畅,张弛有度。
在娱乐行业里,脱口秀是更依赖头脑的艺术,而不是脸。有才华的脱口秀演员能通过这个节目逆天改命,走得远一点,是观众喜闻乐见。
作为掌握选手生杀大权的领笑员,周迅的不专业直接让很多选手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日薪万的娱乐圈狠狠刺痛普通人神经的当下,周迅的失误被迅速放大,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说她学历低,没脑子。还有些人说她拿高薪不知人间疾苦,却有权决定普通人的命运,实在是太可气。
她过往的滤镜碎了一地。人们好像直到今天才发现,精灵坠落到人间,原来还不如普通人。
周迅这次做得确实不好,但我觉得完全不必这样全盘否定她。
首先笑点是一个特别私人的事。比如漫才肉食动物讲了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我全程不知道笑点在哪里。坐在现场的周迅大概是我的脸替。
但当我质疑“到底好笑在哪啊”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哈哈哈哈哈哈,停都停不下来。
就像笑果文化的江梓浩讲的段子:南方人完全理解不了北方人的小品梗;成年人也没法理解小朋友一听到“爱你孤身走暗巷”就停不下来。周迅对一些具体情境的笑点get不到,也完全能理解。
说周迅脑袋空空,无法和普通人共情,我也不同意。
她作为共同发起人、主持人的节目《表演者言》,至今保持着8.8分的高分。这档节目,周迅几乎相当于主编,亲自筛选、敲定每一期的主题。邀请每一期的嘉宾,也是她亲自出马。
节目里周迅是言之有物的。冯远征提到自己演戏演到模式化,周迅就接上说拍戏多了容易变成一种模式化的限制。当不想重复的时候,就会去找方法。
周迅不止是影后,她还是半个音乐人。当年她跨界出唱片《夏天》,公司拟邀李宗盛担纲制作人,但是周迅表示唱片一定要有摇滚范儿,所以把李宗盛做好的几首demo推掉了,自己找了火星电台制作专辑。
这张唱片的豆瓣评分达到了7.6分,是影星跨界出的唱片中,最优秀的几张之一。
这是一个脑袋空空的人能做到的么?
她也演过不少小人物。最典型的比如女出租车司机李米。最后的那段独白,我记了20年。看到天桥就会想起来:
“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后来他就开始了出租车司机的生活。后来他跟我说,遇上我是他这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
被命运碾压的小人物对那一点点甜的追忆和留恋,周迅演得痛到我心里。
如果她没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平视的视角,她怎么能演活那个素颜开出租车,自己换轮胎的女出租车司机李米?
说句可能会被喷的话:我其实很能理解周迅为什么表演的时候那么灵,只要一开口说话就不灵了。
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脑回路。
我也是一个慢热性格。除非特别放松的场合,否则总是会游离在环境之外,经常get不到别人的笑点,也经常会讲错话。因为怕讲错话所以更拘束,因为拘束所以更讲错话。
那时候别说接梗,好像连思考能力都完全丧失了。经常事后过了好久,才突然拍大腿想起来那句话怎么能这么说。
某次我给我亲戚家新生的宝宝起了个名字,去他家喝满月酒的时候,宝宝妈妈突然cue我让我介绍一下宝宝名字的来由。我当场社死,大脑一片空白,磕磕绊绊介绍完,自己都怀疑这个名字到底是不是我取的。
我还有一个当老师的朋友,她讲起话来真的能滔滔不绝讲一天,但让她写篇文章,她坐一上午也就只能憋出来一个标题。
只能说人的大脑是很神奇的,它也遵循马太效应:常用的神经突触会越长越多,而不常用的神经链接会逐渐断开。擅长的事越做越擅长,不擅长的事越是不做,越不擅长。
对于不太会讲话的周迅来说,专攻“语言艺术”的脱口秀大会绝对是她的死亡现场。她没什么错,不过是来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节目,做了一件自己不太擅长的事。
周迅的短板是逻辑。她好像压根没有逻辑分析这个功能,说话做事只凭情绪和本能。
让她去感知情绪,很容易;让她读懂暗示,计算方法,很难。
而脱口秀却是强逻辑,强社交属性。
选手们讲出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的。巧妙的埋梗,超快的反应速度和控场能力,这一切都在周迅的经验和能力范围之外。
如果聪明单指“逻辑”的话,那周迅可以说是没脑子。
问题是我们原本不就是喜欢“没脑子”的周迅吗?
周迅这样的人是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比如高晓松反复提起的旧事:周迅和朴树两个人凌晨两三点给他打电话,让他赶紧过来。等他急急忙忙赶到,两个人兴奋地告诉他“孤独是三角形的”。
多傻但又多让人感动。当我们计算着明天的早餐时,有人替我们丈量着孤独的形状。
和周迅在《脱口秀大会》上差强人意的表现相比,我其实更心疼她的小心翼翼。
连着错拍两次灯之后,她明显谨慎了。有时候她虽然没笑,但别人拍灯的时候,她也会留意跟着拍。
黑灯讲边牧懂得人情世故,主人说“别走了,歇会吧”,边牧内心os:这不会是点我呢吧。我走走走走走。
周迅点评的时候特意点出了这个段子。那一刻我甚至有点心疼她读懂了这个段子里的“人情世故”。
包括她接了《脱口秀大会》这档节目。她明明应该知道自己并不适合这里,但她没有像年轻时拒绝李宗盛一样,拒绝李诞。
人生下半场,她似乎想做一个不一样的周迅了。靠自己触摸现实粗糙的纹理,靠自己拥有更多的热闹,和对人生的掌控感。
可是不必这样。
一个研究紫薇斗数的人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一张百分百完美的命盘。这是人的“出厂设定”,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毫无缺憾。
某种意义上说,缺憾甚至也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
周迅也是。如果她有了致密的逻辑,可能会说出更漂亮的话,但我们就损失了精灵一样的天才演员周迅。
唯一的希望,周迅千万不要被这些过激言论影响到,以至于更加小心翼翼,更加质疑自己。
我希望她永远是自在的周迅。她依然可以活在一个又一个的角色里,做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
如果不适合上脱口秀大会这样的节目,那就不要上了吧。
希望周迅明白:选择任何一条路都会付出代价。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就已经很好。
也希望作为普通人,我们永远有成为自己的自由,永远做自己热爱的事,不必活在所有人的标准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