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版鹿鼎记为何一边被骂惨,一边收
新版《鹿鼎记》开播已经9天了,豆瓣评分依然稳稳停留在3分以下,目前是2.7分,嗯,比开播时的2.6分涨了0.1分,可喜可贺。
评论区被一星大军强势占领了阵地,有骂演员演得不好的;有骂剧情改编得不好的;有骂剧组不用心的,在大家群情激奋的吐槽声中,少数几个零星的五星格外显眼。
但是与豆瓣上骂得体无完肤的表现相比,新版《鹿鼎记》在电视收视率和网播热度的成绩非常亮眼。
根据调查报告,《鹿鼎记》的电视剧播放指数,除了在开播的15号当晚仅列第四名,开播后8天均稳稳霸占榜一的位置。如果没有意外,今晚《鹿鼎记》的电视剧播放成绩,估计仍旧会是第一名。
可能有人说,《鹿鼎记》电视剧播放成绩如此优秀,要归功于央视八套的强大号召力,毕竟热播指数的第二名,就是同在央视八套播出的《隐秘而伟大》。但是事实上,新版《鹿鼎记》的网播热度也是遥遥领先。
处处被压过一头的《隐秘而伟大》表示:难道现在的网友们都这么闲吗?放着高分好评的电视剧不看,非要好奇去看一眼新版《鹿鼎记》有多烂?毕竟,光是看影评和吐槽视频,我就已经无法想象,到底是什么人,能在新《鹿鼎记》里撑着看完一集。
但是,在看过了导演的采访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张一山版《鹿鼎记》一边被骂惨,一边收视率网播双双霸榜的原因。
新《鹿鼎记》受众差异
根据新《鹿鼎记》导演马进的访谈,这部剧的受众是是00后和10后。
当主创和演员问我,导演,我们这一版《鹿鼎记》的受众是谁?我坦白地说,是00后和10后。当然,85后陪着10后一起看我也很开心。
是我天真了,我们90后,压根就不是受众范围嘛。我们这边把新《鹿鼎记》diss得一文不值,那些看剧的00后和10后们压根不关心嘛。
毕竟既然存在年龄差,那么自然就会存在代沟。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童年神剧《魔幻手机》,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喜剧。
年《魔幻手机》在央视8套开播时,收视率也是非常之高。但是相应的,也遭受了异常猛烈的抨击——
天涯网友称,魔幻手机是央视8套有史以来最雷的电视剧,剧情极其侮辱观众智商,人物极其白痴、对白颠三倒四,简直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看的。
而各大媒体则评价“《魔幻手机》语不惊人死不休”,造型土台词雷,把神话人物和超级英雄混为一谈,是一部让人震撼得想去撞墙的电视剧。
一片骂声中,《魔幻手机》被打上了“雷剧”的标签,豆瓣评分低至3.9。
但是,这些声音,当年津津有味地看《魔幻手机》的观众们(比如我和弟弟),都是不知道的。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魔幻手机》是一部脑洞大开、非常搞笑又非常好看的电视剧。
后来,那些曾经追《魔幻手机》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发现,原来自己童年如此喜爱的电视剧,评分居然这么低,居然受到过如此多批评的声音。
于是他们开始给自己童年的回忆正名。
《魔幻手机》的评价一路反转,现在,其豆瓣评分已从当年的3.9飙升至8.1。
当然,我并没有说以后新《鹿鼎记》的豆瓣评分一定会涨的意思,而是想通过《魔幻手机》十四年后评价反转一事,提出一个可能性——其实我们这些在互联网上冲浪的群体、对新《鹿鼎记》的网络评价掌握了大部分话语权的群体,跟实际观看新《鹿鼎记》的群体,重合度较小。
在互联网上为新《鹿鼎记》收视率和网播热度优异成绩感到不解的网友们,压根不理解观看新《鹿鼎记》哈哈大笑的观众群体到底为啥会觉得这部剧好看,也无法理解居然真的有人是真的喜欢张一山版的《鹿鼎记》。
每一部金庸剧,都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经典版本,比如提到《鹿鼎记》,大家就会想起98年拍摄的陈小春版本。这个版本,就是他们测量和评判此后导演改编翻拍的《鹿鼎记》是好是坏的标准。
新版《鹿鼎记》并不符合与这个标准格格不入,自然招致了全网嘲和全网黑。
但是新《鹿鼎记》导演马进的想法不同。他觉得:如果《鹿鼎记》所有版本风格都一样,那还翻拍个什么劲呢?
所以,他并不想去翻拍那个85后、90后回忆中的《鹿鼎记》,他想创造一个独属于00后和10后回忆的《鹿鼎记》。
如果不能以新的维度去阐述作品,翻拍将毫无意义。尽管这么做有风险,但我对风险向来无所畏惧。
标准不一:闹剧喜剧《鹿鼎记》
按照大家普遍对《鹿鼎记》的理解,它其实是一个有着深刻的悲剧内核的喜剧。毕竟,“天下为鼎,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是鹿,它却没有别的选择,是非死不可的。
但是马进导演不一样,他认为,《鹿鼎记》是一个闹剧。
有人说《鹿鼎记》是悲剧,有人说是喜剧,也有人说是正剧,我恰恰觉得它是个闹剧,这是基于对韦小宝人生际遇的高度抽象。于是,‘解构江湖、解构神功’便成为这一版《鹿鼎记》的核心诉求。
什么是闹剧?
黄渤在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曾经给出一个非常优秀的答案——
闹剧和喜剧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最大区别就是,闹剧里没有认真,也就没有了意义,而喜剧是一个人特别认真地去做在别人看来特别傻的事。
而马进导演确实也做到了作品的逻辑自洽。他们拍的不是历史剧、讽刺剧,也不是金庸原著完美复刻的经典剧,而是一部轻松欢快的闹剧。闹剧没有认真、没有意义,自然,闹剧也就不需要逻辑。
所以,主创人员过于心急火燎地领着观众快进到韦小宝和他的女人们的剧情,因此删其繁,仅留那些关键的、出彩的的情节串起整部剧。
为什么茅十八主动亮身份和官兵打架?为什么韦小宝的妈妈二话不说就送韦小宝上京?为什么康熙皇帝只是和韦小宝误打误撞打了两架就可以把刺杀鳌拜如此重任托付给韦小宝?为什么真正的小桂子是被海公公亲手打死的?
这些都不需要拍出来!
不用管在金庸原著里这些原因是有多么坚实的逻辑基础。闹剧不需要逻辑!只要有笑点,好笑就完事儿了!
为了造出笑点,我们可以看到,新《鹿鼎记》里,茅十八成了个憨憨,韦小宝他妈穿上了极具现代潮流风格的黑色蕾丝,康熙说起了天津话,海公公仿佛失了智......
有人可能要发问了,闹剧有什么好看的呀?
朋友,你们是没有发现闹剧的巨大魅力啊!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互联网上土味短视频热度如此之大?为什么抖音里的小说短视频播放量如此之高?就是瞅准了当代网友们爱看闹剧的心理爽点啊。
短视频因为时间短,需要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突破表象的深刻挖掘,越是浮于表面的、越是肤浅的东西,反而越受欢迎。
音乐响起,脸谱化人物登场,套路化的苏爽打脸现场,要啥逻辑?爽就完事!
已经工作的85后、90后、95后都不一定能逃出土味短视频、烂俗的小说短视频的诱惑,纷纷表示真香,更何况00后和10后完整接受短视频犀利的一代人呢?
凡事嘛,别太当真,图个乐呵就好。
你看那猴,多像张一山版的韦小宝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