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火百家运解析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中国华夏五千余年,战争主导了从部落崛起到王国兴盛,从帝王之路到朝堂落幕。中国古代的政治之路与军事之治紧密相关,直到现在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振兴之重。
既然军事实力这么重要,古代各朝的豪杰志士不断吸取前人的各场战斗、战役总结,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创造出了不同的战法策略和不同的军事思想门派。
要说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鼎盛的时期想必都知道,那就是百家争鸣,枭雄乱世的春秋战国,哪怕后朝的兵法也多为这时期兵法的注释和理解。相比于国外的军事思想,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永远领先于其他世界各帝国数年甚至一个世纪。
现在,一起进入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洪流中,感受那个时代的伟大和多样。
古籍封神惊风云,古来征战军策定
一面面战旗上飘扬着熊、鹿、牛、蛇…,图腾越来越多,氏族间部落间的联系关系越来越紧密,冲突和矛盾是永远伴随在人类群体中的要素,战争随着领地问题、食物问题、伴侣问题从小型的冲突到大型的战争,来自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战鼓终将擂起,炎黄各族的战旗终将燃起战争的火焰。
1.炎黄三年阪泉战
提起阪泉之战和逐鹿之战,这两场存在于传说神话的旷世大战,现世的讲述已经将其融入了中方西方等神话传奇色彩,这两场战争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尘埃落定,这短短几年相比于华夏五千年文明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却决定了整个炎黄民族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将战争军事思想的起源拉开了序章。
《大戴礼·五帝德》中记载“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包括很多史书对阪泉之战的记载也颇少,但是《史记·五帝本纪》中讲到的“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也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提了出来,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民众的支持就算他攻必胜,所向披靡,那也是强盗,而不是能领河山一统的帝王之师。
2.蚩尤逐鹿九黎叹
逐鹿之战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必知的神话故事,《列子黄帝》中说到的“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还有风伯水伯的帮助已经让这场逐鹿之战成为了传奇。
我们不论那个时代的中原地区是否能聚齐这些奇珍异兽和气候变化,我们只看这场战役中的军事思想。五千年前的黄炎二帝就已经有先锋兵团、重装甲兵团、“骑”兵军团,这样攻守配合的战术兵法,而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仅仅想到了一个持盾步兵军团就能横扫帝国相比亚历山大大帝代表的古欧军事思想完全就是望尘莫及。
乱世烽火百家运,中原一统因百战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这一时代也同样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奴隶制度社会到封建制度社会的转变,必须用战争来打破局面,而这样的战争可以说是我国全国大战,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这个时期有文献记录的战争就多达六百一十四次之多。
随着武器制式变化、作战定位多变、各家战略不同,军事思想的多样化应运而生。作为后世各国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的启蒙,《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重要军事古籍也拉开了帷幕。
1.诸侯各异,谋攻伐术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各家诸侯都有一统天下的想法,有想称霸中原的雄心王侯就有想辅佐明主的攻守名士。说到这些名人志士,很多耳熟能详的语句就会围绕在耳边,比如兼爱非攻,墨守成规,攻伐异数,围魏救赵,纸上点兵…中国人的战争可以说是棋局的博弈,很多影视剧中军师谋士下着围棋黑白流转,一场战争就打完了。
这就体现了军事思想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而相较于国外,盾矛相撞,很少有成建制成体系的军事思想来组建战场环节。
2.战场风云变,行家角斗场
这里的战场环节就好比于现在的可视化超视距战场模型。最优秀好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能保证在军事家的头脑里构建出战场可视化模型,把战争的每一个细节、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战斗中的每一个战术变动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算出来。
而比较常见的军事家会利用沙盘模拟、军事地图等手段模拟战场态势。其实很多经典的战斗案例和军事战法并不是偶然的军事奇迹,很多的经典战役已经在沙盘上模拟过了好几回。
为什么像春秋战国、三国等政权分裂的时代各个君王都要招揽军事谋士,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战场上,就是这些谋士的头脑在碰撞,是这些人在用阴谋阳谋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刻下自己的烙印。
不过,这样的角斗场也常常有浑水摸鱼的存在,比如著名的纸上谈兵的赵括,虽有军事思想,但是没有军事执行力和严谨的军事战场态势思维,必然泯没在中国古代战争史的长河中无人愿意详闻他的军事思想。
当然,还有很多的战争指挥者并非兵家出身,他们有的是书生有的是文官,但是他们的思考也并没有比战斗家们少了多少。
两部兵法传天下,三十六计计乾坤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甚至包括了现代战争战法思想的先祖《孙子兵法》,是中国古籍在全世界战争中影响最大,学习最广的一部兵书。
这样的一部兵书可不仅仅只存在兵刃相向的战场上,也存在于那些看不见的战争,比如政治斗争、商业战争,《孙子兵法》的教导意义已经融入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每一次矛盾、每一次冲突、每一次交锋,都是在印证着孙子兵法的正确性和广泛性。
有的中国青年觉得《孙子兵法》比不上《战争论》甚至有的人只会去看《战争论》而觉得《孙子兵法》和故事一样没有区别。所以这些人不论在什么行业都不能成为真正的战略家。《孙子兵法》在被一代代军事家们运用了两千三百余年后,《战争论》才慢慢出现。
并且最让世人吃惊的是,作为两千五百余年前的《孙子兵法》里面竟然有辩证法的观点,这样的兵法就是孙武穷其一生的思想总结,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全面总结,读懂了《孙子兵法》就能明白战斗的根本,战争的本源。
而《孙膑兵法》虽然没有《孙子兵法》那样出名,但是却是战国时期兵家的著名大作。《孙膑兵法》的根本回到了之前提到的民心,孙膑更注重道,更注重民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人都常常愿意把自己所做的事情盖上三十六计的名号,这就体现了三十六计在战争、生活上面的互通点,很多著名的军事家也一定是思想家、政治家,因为他们会从生活中寻找能运用到战争的细节。
三十六计让多少朝代起起落落,阴谋阳谋算尽了多少个千年。而现在三十六计也依旧在传承,很多小朋友在思想懵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运用三十六计而胜利的众多战争案例。
《三十六计》将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的风霜雨雪归于一书,成书在明清年间,但其中的思想环绕了从上古战争到帝王之战。主要分析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真真正正地将中华古代的军事思想凝为一体。
百战重思想,现世战依法
1.现代战争何以胜,古代精华记战书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流传至今已经被无数后人总结凝练,现代军事家们对战争的理解和认知也多从其中获取。比如中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毛泽东主席同志在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对邻国挑衅等战役中多次运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凝结而成的战术战法。
现代战争其实只是武器进化方面、战场条件方面、战场空间范围方面比以前更大更强,但是战争的实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依旧可以运用到今天的现代战争理论体系中。
总结
每一场战斗都会呈现出一种战法,每一种战法都会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部分,我们的国家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从炎黄二帝蚩尤逐鹿到胡服射中原一统,从九鼎归一到霸王攻伐,从三国赤壁到五胡乱华,从黄袍加身到燕云割让,从闯王进京到溥仪退位,这中间多少战士血染疆场。
多少军事家落入尘埃,有多少的城池被攻破瓦解,有多少的将士苦守边关。但是历史的车轮带不走这每一次城破、每一次胜利凝结成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这才是中华五千年上下数不尽的战役留下的最永久的战果。
参考文献:
《史记》
《大戴礼·五帝德》
《列子黄帝》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