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第24章驹支不屈于晋解析与典故
《驹支不屈于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各个民族都在中华民族的崛起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驹支所言,就反映了这方面的一些情况。文中范宣子责难驹支的话,气势汹汹,但是驹支逐句批驳,理直辞婉,使得范宣子不得不向他道歉。这是一篇弱者折服强者的绝妙辞令。
古文观止第二卷第6篇
《驹支不屈于晋》
襄公十四年
秦晋位于西北,和戎狄杂居,《王孙满对楚子》中开篇说:“楚子伐陆浑之戎”,秦晋迁陆浑之戎到伊川。《吕相绝秦》中提到秦国为什么要迁陆浑之戎到伊川,是因为秦国扩张,靠和戎狄抢土地,把戎人迁走了,土地就就是他的了。那晋国为什么要迁陆浑之戎到伊川呢?
▲姜戎和陆浑之戎的位置
驹支是人名,这种有点怪的名字一般都不是中原人。他是姜戎的首领,姜戎是戎和狄的融合分支,姜戎因秦晋迁于晋国境内,成为晋国的附庸,所谓:秦贪其地,晋贪其人口。不屈于晋,不向晋国屈服。这时距离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已经快四十年了,邲之战晋军大败回国,晋国失去了南方的霸权。晋景公采纳巫臣的建议,培养吴国制衡楚国。晋厉公时,晋楚爆发鄢陵之战,虽然晋战胜,但此时晋国内部各大家族相互倾轧,外部诸侯离心,战乱不断,晋国已难恢复全盛时期的霸权。
▲晋国此时期的大事年表
晋厉公被杀,其侄子晋悼公即位后对内整顿朝堂,重新分配权力;对外恩威并施,再树威信,使晋国再度掌握了中原霸权,而此时吴国伐楚失败,向晋国求援。晋侯委派时任正卿的范宣子发起向之会,寻盟于诸侯,处理吴楚关系,讨论天下大事。此时作为晋国附庸的姜戎,其首领驹支也来参加会议。
1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shān)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tiǎn)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晋国在向会见诸侯,要捉拿戎族首领驹支。戎子,戎人的首领。
范宣子亲数诸朝。范宣子叫士匄,范武子士会的孙子,他们范氏一族是法家的先行者,擅长律法。史籍中记载的晋国法律,“士蒍之法”就是他祖爷爷士蒍制定的,士蒍就是帮晋献公诸杀曲沃诸公子的那位。“范武子之法”就是他爷爷士会制定的,“范宣子之法”就是他制定的。当然,范是士匄爷爷士会的封邑,说士蒍是范氏有点不严谨。
▲范氏家族谱系
范宣子亲自在朝堂上列明驹支的罪状,责备他说。
曰:来,姜戎氏。说:过来,姜戎氏!一上来就很不客气,首先说明姜戎在晋国眼中地位不高,第二说明这件事是早有谋划的。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这开始说姜戎为什么生活在晋地了。吾离,人名,驹支的祖父。当年秦国人逼迫驱逐你的祖父离开瓜州,这个瓜州是甘肃瓜州,离敦煌不远。岑参诗: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它和《泊船瓜洲》中的瓜洲不是一回事儿,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写的那是扬州的瓜洲渡。陆浑戎也是从瓜州迁出来的。
▲瓜州和瓜洲的位置
乃祖吾离被苫(shān)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你爷爷身上披着苫盖,蒙着荆棘来归附我们先君,苫盖就是草苫子,北方的朋友可能看过,冬天蔬菜大棚为了保暖,晚上会盖上草编的厚帘子,那就是苫盖。蒙荆棘,指戴荆条编制的帽子。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tiǎn)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我们先君惠公土地不多,和你们姜戎平分。士匄特别强调姜戎人当年的穿着,是诉说他们当年的悲惨往事,你们就是逃亡的难民,无家可归来投奔我们。又强调我们和你们“剖食不腆之田”,是夸大晋国对姜戎的恩情。也有向诸侯炫耀晋国仁义的意味。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现在诸侯侍奉我们国君不如往昔那么殷勤。
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是因为言语中泄露国家机密,应该是你们姜戎的缘故。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真正的原因你范宣子不知道吗?明明是晋国这只老虎自己生病了,无法号令诸侯,哪里需要别人泄密挑拨。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明天早上的事情(就是诸侯会盟),你不要来了!如果敢来,我就把你抓起来。
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晋国大夫范宣子在朝会上亲自指责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把你祖父吾离从瓜州赶走,你祖父吾离披着茅草衣、戴着荆条帽前来投奔我国先君。我先君惠公当时有不多的田地,却与你们平分来养活你们。如今诸侯侍奉我们寡君不如从前,大概说话泄漏了什么机密,这主要是你造成的。明天的会议,你不要参加了!你要是参加,就把你抓起来!”
2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juān)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pū)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tì)?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驹支回答说:当年秦国人依仗人多势众,贪图我们的土地,驱逐我们戎人各部。
惠公蠲(juān)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晋惠公显示其弘大的德行,说我们戎人是四岳的后裔,不能灭绝毁弃。尧舜时期有四岳、十二牧,后人对四岳的解释比较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四岳为归附于中央部落的四个大部落首领。《郑庄公戒饬守臣》中说:“夫许,大岳之胤也”,这里戎人也是四岳之后。为什么戎狄蛮夷成了外族呢?其实这个区分有点简单粗暴,周人取得中央政权后,推行礼制,接受的就是我族,不接受的就是外族。其实根子上大家都是自家兄弟。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将晋国南方边境的土地赐予我们,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狐狸豺狼遍布的荒凉之地。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我戎人披荆斩棘,驱逐野兽,在这里成为先君忠心不贰的臣属,直到今天都没有背叛。
这段话一出口,就看出驹支的水平不一般了。先说秦人驱逐之恨,咱们有共同的敌人。再感念惠公收容之恩,说明我没有忘记晋国的恩德。三说自己是四岳之胤,咱们祖上都是一家。第四说你分给我们的是个什么地方?是对士匄“瓜分剖食”的反击。第五,我们无怨无悔做晋的附庸,是说我们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软中带硬,连打带消,既团结对方,又标榜自己,同时不忘反驳士匄的谬论。可谓精彩纷呈,接下来开始陈述姜戎对晋国的功勋。
▲驹支反驳的几个中心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秦穆公干的这件事确实不地道,这么些年了天天被拿出来当反面教材。当年晋文公和秦人伐郑,秦人私下和郑国人结盟撤军,并派人戍守郑国,因此有了秦晋崤之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