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能量就是这样积攒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话出自《大学》首章,记录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运行过程:止—定—静—安—虑—得。

这是一个闭合环,从目标出发,直至实现目标。

止:目标。朱熹《大学章句》释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静:静心。朱熹释为:“静,谓心不妄动。”

安:随处而安稳。朱熹释为:“安,谓所处而安。”

虑:思考精审。朱熹释为:“虑,谓处事精详。”

得:收获。朱熹释为:“得,谓得其所止。”“得其所止”,即实现目标。

知道目标所在,这样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静而不躁,不躁才能够心安,心安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实现目标)。

明确目标——实现目标,需要的是定—静—安—虑,从而自心神中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定力,让你不急不躁,不慌不乱,成为人群中的一根定海神针。

其中,“知止”是大前提,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记着自己的初心,才能产生内生动力,约束自己,迫使自己树立坚定的志向,在大事面前,培养镇定自若的气场,以决不回头的魄力,千方百计推动促使事情成功。

02

在诸多环节里,保持静心尤为重要。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讲究的是一个人能量足,心态稳。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处变不惊、沉着冷静。“静”的反面是焦虑,“安”的反面是躁动,古人说“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一个人的浮躁,表面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实则是的一种不稳的心态和习气。

苏洵在他的军事论著《苏洵.心术》里,开篇即道: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试想,在战场上风云变幻,为将者遇大事先自乱阵脚,如何冷静判断做出正确应对决策?因此,心静是将军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什么时候更需要静气?

一是危急时刻。

越是危急,越是千钧一发之际,越要沉着冷静,急智自出。

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大军当前,诸葛孔明一人一琴一童,背后一座空城,驻扎着一群老弱残兵。他独上城头,谈笑自若,这是何等强大而又稳定的能量场!

以一人之气势,吓退雄兵。

二是重要场合。

一个人身处的场合越重要,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冷静应对。

比如,眼前如火如荼的奥运盛会,对于参赛运动员来说,就是技术与心态的比拼。拿下首金的小姑娘杨倩,首先赢在心态强大上。

这是她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面前对的是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奥运首金的机会。尤其是射击比赛改为淘汰制之后,选手的压力也随之陡增。

可是杨倩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上,“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