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他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坚持抗清斗争,
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
安徽桐城是我国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大家熟知的桐城派便出自这里,此地学风浓厚,家家是“宁丢猪不失书”,明清两季这里进士如云,考中进士数百人,是安庆府几个县的总和,远高于其它地区。一时鼎盛,簪缨门第,累世相承;忠孝节义之人世代赓续,史册不乏记载。科举文化,仕宦懿绩,道德淑行与桐城文章竞相辉映于历史天空。
方以智便是出生在这里的世族大户方家,其家族做官之人多多,他本人亦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也被认为是桐城文派的鼻祖之一。
他位“明末四公子”之列,但其名声远不及那侯方域和冒襄,究其原因,那侯有李香君为伴,冒有董小宛相随,自是香艳无比,看来这方以智在这方面定是个正人君子,怎么就没弄出点风流韵事,不然,声名何至于如此寂寞。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庆府桐城人,出身世家,崇祯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曾随父宦游,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成年后,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交友结社。他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他设法逃脱,辗转奔回南京。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他受到迫害,化装逃离南京,流落在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当清兵大举南下时,他曾联络东南抗清力量抵抗。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时被捕,他坚贞不屈,清将为其正义所动,听任其出家。
获释后,他即易服为僧,改名弘智,晚年定居江西庐陵青原山,自称极丸老人。他创立了天地会,在民间开展反清复明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
康熙十年冬,方以智再次被捕解往广东,途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思前朝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遂披衣而起,“波涛忽变作莲花”,飞身跃入了惶恐滩的汹涌波涛中。
这个当时被誉为“真孝子、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的一代哲人,就这样以最惊心动魄的一跃,为大明夕阳西下渐暗的天空中,挤出了丝丝绚丽的色彩。
少年时的方以智受到了身边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由于其祖辈都直接或间接同东林党有关系,所以他从小也养成了关心时世的习惯。十四岁时,曾徒步到数百里外的考场参加会试,以此来磨炼意志。
成年后,方以智载书泛游江淮和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游,结识学友。在他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并阅西洋之书,从他们那里,方以智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从而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他认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不识,四方之势不可不识,山川谣俗,纷乱变故,亦不可不详也。”
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
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
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
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这是他年青时为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写的一首诗。他以襄扶明朝中兴为已任,为谏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端,实行某些改革,曾写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拟上求读书见人疏》等,他曾在《书鹿十一传后》中表示要“挹东海之泽、洗天下之垢”。
他在三十岁时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同其它文士潜心为文不同,方以智酷爱自然科学知识,自幼塾中诵读之余,即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而对于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所形成之习气,于这科学技术是极不重视的,不是看作末枝小技便是视为不是正途,更有甚者以“奇技淫巧”视之。
当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的讲坛上断言,中国人没有“三位一体的高卓的意识”时,早于他一两百年的方以智就已撰写出了一部叫作《东西均》的著作。书中所着重阐发的,正好就是後来黑格尔所常讲述的三位一体的辩证法;其思想的深度,完全可以和黑格尔比翼齐飞,毫无逊色;而且由于早出一百六十多年,直可看成是黑格尔思想的先行。
方以智在当时的学子中可以算是个异类,他是以“百科全书派”思想家著称于世,他在诗词歌赋中可位“明末四公子”之列,但他还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四大思想家”。但与其它三位局限于国学的大师不同,他放眼世界,追寻本源,是中国自然科学界的一代宗师,
明清之季,西学东渐,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学传世,一面又广泛接触传教士,学习西学。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终于在哲学和科学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方以智学识渊博,《清史稿》本传说:“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这一评价并不过分,他在许多领域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个全才。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计有一百余种,涉及自然和哲学科学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为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识》,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后者是一部笔记,是百科全书式的专著。他也因此被誉为“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两部书中。他的后期代表作是《药地炮庄》和《东西均》,均为哲学著作,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
他还是一个放眼世界的思想家,作为古文大家,他最早提出汉字拼音化,希望中国和西方有朝一日能享同文之化。他设想进行文字改革必须先设立一个共同遵循的法则,有了它,可“以近推远,以今推古”,这种思想的前瞻性,比五四时期鲁迅等人的主张早了将近三百年,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想法。
方以智也是文学家,他同钱澄之一起被看作是桐城派鼻祖。他发表的《文章薪火》,是作为桐城派的滥觞。《皖志述略》中说“明清之际,以方以智为先驱,逐渐形成桐城派”。
方以智的文学作品主要有《浮山文集前后编》、《浮山此藏轩别集》、、《博依集》、《流寓集》等,一些文集被《四库全书》收录。他也是画家,其画作《四妙图》《顽石图》及《骑驴图》等均为画坛之精品之作。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
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
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孤寂的方以智离我们远去了,也许他早就知道此生注定会跌宕起伏,注定会身后寂寞,因为他知道,抗清斗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学术也是冷上加冷而不会为人重视和承认,所以他早早地就写下这首《独往》一诗,我们也能从诗中体味出方以智心中满满地无奈和悲怆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