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吉祥的两种仙兽,拉丁

北京最好的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近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既屈辱又伟大的时期,屈辱的是中国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饱受列强欺凌。伟大的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救亡图存,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复兴而前仆后继。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但实际上除了”挨打“之外,还有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中国人们极为喜爱的两种动物却起了“外姓”。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在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两种动物,拉丁学名却让我们倍感屈辱和遗憾。

其一就是丹顶鹤

在我前几天的文章下面就有人提起丹顶鹤学名为”日本鹤“,但很多人不知道缘由,现在就来详细讲讲。

丹顶鹤有化石证实起源于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已经烙印在中华文化之中。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和崇敬,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鹤鸣》中就描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丹顶鹤在神话传说中早已不是凡鸟,而是仙禽,被誉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被认为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有龟鹤延年与松鹤延年的美好寓意。文人雅客也多推崇仙鹤,有梅妻鹤子,焚琴煮鹤等诸多典故。明清时期丹顶鹤被赋予忠贞高尚的品行,誉为”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一品鸟,一品文官用仙鹤补,仙鹤的地位仅次于龙凤。由此可见,丹顶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集长寿、吉祥、清正、忠贞、尊贵于一身的“完鸟”。

对丹顶鹤的喜爱也一直传承到了现代,在票选国鸟时,丹顶鹤在10种候选鸟类中夺得65%的票数,远远领先其他竞争者,但直到现在依旧是待定国鸟。其中原因估计和它的拉丁学名有关系。

丹顶鹤虽然在中国文化中意义深远,但它并不是我国特有物种,而是一种候鸟,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和日本,它在日本也同样深受喜爱。世界近代科学兴起,西方生物学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考察物种并为其命名。而当时中国闭关锁国,西方人只能短暂停留于南方沿海,无法深入中国,自然无法接触到中国北方的丹顶鹤,而日本当时虽然也很封闭,但和西方的交流远比中国频繁。年,德国生物学家发表为各种鸟类命名的文章,应其所得到的丹顶鹤标本来源于日本,所以就按照林奈双名法的规则命名为Grusjaponensis,直译过来就是“日本鹤”,英文名称JapaneseCrane。

后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快速上升,于是中国生物学界就迫切的想更改丹顶鹤的外语学名。在年北海道国际鹤类研究会,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提出“日本鹤”应修改为丹顶鹤。于是国际上增加了一个英文名称Red-crownedCrane(丹顶鹤),但拉丁学名无法更改,可拉丁学名传播最广泛,所以仍有很多国家称丹顶鹤为“日本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英文学名ManchurianCrane(满洲鹤),用的很少。

国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中国的国鸟学名为“日本鹤”确实听起来很不舒服。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我们是否应该纠结于丹顶鹤的拉丁学名而放弃了喜爱数千年的仙禽?确实,文化传播很重要,可文化自信更重要,丹顶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目前中国为丹顶鹤的保护与繁衍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我们何必要在乎其他国家的看法呢?

除了丹顶鹤之外,还有一种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动物也有很尴尬的拉丁学名,但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那就是梅花鹿。

梅花鹿

梅花鹿在中国文化也有极高的象征意义,是中国道教神话中寿星南极仙翁的坐骑,也有吉祥长寿的寓意,民间也有鹿鹤同春的说法。梅花鹿因其体表状如梅花的斑点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东南地区、俄罗斯远东和日本。没错,在日本也有分布,所以它的拉丁学名也和日本有关。

梅花鹿的指名亚种在年在日本命名,拉丁学名为Cervusnippon,nippon是日本的别称,日本更愿意自称为Nippon,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以梅花鹿的拉丁学名直译过来就是“日本鹿”,而此日本鹿是日本当地的花鹿,是梅花鹿的指名亚种,和中国的梅花鹿不是同一种,就好比老虎的指名亚种是孟加拉虎,跟中国的华南虎有区别。而且现在梅花鹿被很多国家引入养殖,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称呼,所以很少人在意它的拉丁学名。原产于中国的四不像麋鹿学名也很尴尬,不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丹顶鹤与梅花鹿的学名都和日本有关,不过情况完全不同,日本鹿是梅花鹿的指名亚种,是两个不同种群,而日本鹤与丹顶鹤就是同一种群,丹顶鹤从中国飞到日本去过冬,就成了日本鹤,这确实让国人心里不舒服。

不过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国人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和自信的姿态看待这些问题。丹顶鹤与梅花鹿的命名完全符合国际规则,只怪当时中国太封闭,与世界交流太少,这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警示。

我是百科千寻君,热爱自然与生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