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笔作品鹿鼎记,到底是巅峰巨著还
《鹿鼎记》是一部最不像武侠的武侠小说。可没有人会单纯地把它当作武侠来读,因为书里的人物都曾经鲜活地出现在过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可它也算不得是历史小说,尽管书中的人和事基本符合历史,可这部作品读起来却是全无历史的严肃,有的也只是调侃与讽刺。
少时读《水浒传》只读出了宋江的迂腐,现在懂得了宋江的自私腹黑。《鹿鼎记》也是一样,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不同人读都能看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普通人看的是乐子,有点想法的人可以看出民族大义,再厉害点的看得出社会本质,再厉害点的看得出现实的隐喻。
金庸老先生是有这个能力的。讽刺这东西要想真正地品出来是要求读的人必须极其敏感,否则说透就显得太过高调外露。韦小宝是个没有大侠之心也没有大侠之义的人物。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十足的讽刺。
金庸
武侠里的一朵奇葩韦爵爷
金庸是武侠文学史上的巨擘,妙笔生花,恣意写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无论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天龙八部》里的乔峰,《神雕侠侣》里的郭靖、杨过,《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可《鹿鼎记》里的韦爵爷当真是对得起市井小人这四个字。
陈家洛才情俱佳,韦小宝大字不识;郭靖忠厚侠义,韦小宝虚伪怯懦;乔峰气概磊落,韦小宝自私记仇……在一众武林英雄中,韦小宝是个实打实的异类。在这部百万字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总是能在无数危险中化险为夷的韦小宝。
韦小宝出生在青楼,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宫,成了皇帝的朋友,又入了天地会成了香主……最后归隐通吃岛。其实这样看来,韦小宝本身就是一个俗世的产物,他心中没有国仇家恨,正邪分的也是稀里糊涂,心里头那点子“好坏之分”还是从说书先生那里听来的。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
可悲的是就这点子觉悟还因为没钱只听了个大概。其实韦小宝是很倒霉的,身边人鬼俱在,可谓是上至皇帝下到流氓,全是他的熟人,夹在中间的他维持着各方势力的平衡。
他生于妓院,长于皇宫,陷于江湖。这几处是最能体会人间冷暖,见识人心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无武艺傍身,二没学问加持的他必须快速成长。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若他不是巧舌如簧,八面玲珑,也许韦小宝会死得很惨。
英雄是会自己选择命运的,可韦小宝不会,他每一步都是迫不得已,形势所逼。
有的时候做选择的并不是你本人,而是生活逼迫你选择。你羡慕韦小宝的洪福齐天,可在每次生死大考时,任何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到此为止吧。可生活最终还是在往前走着,而你也要重新上路。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
我没有韦小宝的圆滑,也做不到如他那样世故圆滑,更没有他那种力量去适应那样一个充满考验的世界。在小说的最后,韦小宝避居通吃岛,他实在是太累了。读到这里的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没人能适应这个世界,就连神通广大的韦爵爷也不能。
武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可以说武侠小说就是成年人的童话,可以满足成人的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就算最后厌倦了武林也可以洒脱归隐。可金庸的小说向来不仅仅只有武侠,放眼金庸的作品没有哪一部做到了《鹿鼎记》这般地步。
韦小宝到最后也没有变成武林高手,即便他的师傅是武林侠士陈近南。他最擅长的武功还是那些见不得人的下三烂招数,攻人下盘、撒石灰、砍脚背,就算是苦练的神龙摆尾,也被他当作了逃生神器。
韦小宝与师傅陈近南
可在鄙视韦小宝的时候,谁又留意了书中的名门正派。少林寺这个武林泰斗成了小丑,除了能打,毫无长处。少林都是如此,其他门派可想而知。
金庸永远不是古龙,尽管这个江湖已经颠三倒四的不成样子,他也不会把绝望就那么硬生生地摆在你的面前。韦小宝终究是明白人心的善恶与真心的关怀的。在陈近南死时,他的痛苦不舍的是发自真心;他也会因为兄弟感情救小玄子两次。
这样的韦小宝比任何一个大侠都贴近现实的小流氓,也许我们不是他这样的人,可我们生活中见过很多这样的人。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
江湖里有大侠,现实里只有凡人
有人说《鹿鼎记》就是一部喜剧,这评价隐约让人能感觉出对这部作品的一丝嘲讽。也难怪有人如此评价,金庸在这部作品里打破了以往他作品里深入人心的形象,将一切全都反着来写,从主角到配角,没有一个人是人物该有的面目。
小说从头到尾充斥着各种搞笑片段。他颠覆了以前的作品,创造出了一个平凡有烟火气的人物,并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人的生存方式。《鹿鼎记》起初看是一部很好笑的书,可仔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它的恐怖,那种荒诞中略带真实的痛感让人脊背生凉。
其实这部作品里也是有英雄的,“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样的评价已然把陈近南这个人物抬到了华山五岳,“北乔峰,南慕容”的高度。
陈近南统帅十万天地会兄弟,他的一生都在为反清复明艰苦奋斗,双鬓斑白,离目标却是越来越远。他的苦撑不过也只是那份对郑氏的衷心罢了。对于《鹿鼎记》我最大的不平也许就是金庸写死了陈近南,却放过了韦小宝。
影视剧中的陈近南
就是这样一个逆来顺受,欺软怕硬,颇为记仇的人居然在各方势力中身居要职,甚至到最后全身而退,而这本书里真正的大侠却死在了宫廷势力的内斗中,让人不禁疑惑这个江湖怎么了?
后来我明白了金庸那是在讽刺那个时代,一身正气的人只能含冤而死,留下的人也只会阿谀奉承。人生不是童话,武艺绝伦是不能够让一个人好好在这个人情的社会生活的,我们终究都是凡人。
金庸之前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传达精神都是偏向理想主义的。《鹿鼎记》则不一样,我甚至可以在其中发现当下社会的些许痕迹,在韦小宝身上发现普通人的某些特质。韦小宝没有优越的家世,命运坎坷,也没什么天赋,就像是一条躺着的咸鱼。
这样的人和当下的我们是多么的相似。无论遇到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也不会有什么贵人相助,一切只能靠自己。
影视剧中的韦小宝
在我眼里韦小宝实在算不上大侠,也不是被逼无耻的小人,他只是一个把人性缺点稍微表现得外漏的普通人。他就像是我们一样,在普通的能力中反复学习某种技能,并靠着这项技能安身立命,演员靠演技,歌手靠嗓子,导演靠作品,写手靠文笔而韦小宝靠的是口才。
韦小宝那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在当今社会就是独门绝技,有这张化腐朽为神奇的的嘴要什么降龙十八掌。
这个社会就像是为这小子定制的一般,他的技能在这个社会上就是法宝,《鹿鼎记》讽刺的是清末?怎么可能,分明是当下中国的人情社会。那套熟人好办事的做派,人前是兄弟,背后捅一刀的放在现在简直不要太贴切。
世界充满谎言,谁都逃避不了欺骗。韦小宝和康熙的表面情深,暗地里的互相利用,生死关头两人都会做事留一线,放对方一马的做事风格都带个人深深地反思。其实韦小宝所有的化险为夷不过是大势所趋是的顺势而为罢了,顺应时事的人懂得全身而退的法门。
韦小宝与康熙
《鹿鼎记》里没有真正的大侠,即便有也死了,没有人真正的快乐,没有真正的爱情,这是一个悲伤至极的故事。金庸老先生写了一生的武侠,在他看遍了世间冷暖,应是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侠。
当然,侠客梦消失的不单单是金庸老先生,还有看懂《鹿鼎记》的我们。
金庸俯视历史和世俗,最后问一个刁钻无比的问题:侠义和人生你选哪个?
《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先生以一种别样的武林和读者们道别。金庸说《鹿鼎记》之后便没有再想写的东西了。这就是他想要告诉给读者的,无赖当道,世风日下罢了。所以写完这部老头子我也退隐江湖。不干了!
金庸
韦小宝身上是金庸经历一生世事后对世界的价值观;或许是晚年的豁达,金庸老先生的思想越来越广阔。以往的大侠都在为天下大义。可谁又能说世界上的平庸鼠辈就真不能成为武侠世界的一份子?
当侠义败给世故,生活也就变了味道。侠义是不能当饭吃的,当侠义在世俗里摸爬滚打后也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只有一种人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无比热爱它,也许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