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514课革部的前三个生僻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革”部的前三个汉字:“鞹、靬、(革各)”,这三个字在现代汉语都属生僻字,“(革各)”甚至在GBK字库已不收录。因此,本课的内容了解即可。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鞹。读kuò。《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鞹,去皮毛也。《论语》曰:‘虎豹之鞹。’从革,郭声。”形声字。本义是去毛的皮。实际上,就是“革”。这里引用的是《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今本《论语》都写作“鞟”。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磨砂牛皮)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鞹是革之别名。”也就是说:“鞹”和“革”同义,都是指去了毛的皮。“鞹”字的异体写作“鞟”,所从的声旁是“郭”字古文的隶变。

顺带说说“鞟”字,它的用法除了“革”的本义外,另有两个用法:

(1)制革。刘向《新序·杂事一》:“其犹鞟革者也,大则大矣,裂之道也。”这跟制造皮革一样,固然是很大,但这正是走向分裂的原因。又指用皮革包裹。《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六引《吕氏春秋》:“乃使吏鞟其拳。”高诱注:“以革囊其手也。”就是(管仲被四禁在鲁国的时候)派官吏用皮革套住管仲的双手(押送他去齐国)。

(管仲像)

(2)靴子。五代高彦休《唐阙史·郗尚书鼠妖》:“日夙兴,将出视事,束带已毕,左手引鞟,未及陷足,忽有巨鼠过庭,北向拱立而舞。”清早起来,将要出去办事,穿戴完毕,左手拿着靴子正要穿,脚还没有穿进去,忽然一只巨大的老鼠来到庭前,北向拱立而舞。

(古代的靴子)

《说文解字》没有收录”靴“字,古人表示“靴”这个字义,或者用“鞟”,或者用后面会讲到的“鞾(xuē)”字。

“鞹”的小篆写法如图:

(鞹的小篆写法)

2、靬。读音有四个:

(一)ji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靬,乾革也。武威有丽靬县。从革,干声。”形声字。本义是干皮革。这里的“乾”,是没有水分的“乾燥”的乾。

《广韵·山韵》:“黎靬,国名,在西域,其人善眩幻。”《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以大鸟卵及犂靬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安息国使者)还向汉朝皇帝献驼乌蛋和犁靬耍魔术的人,皇帝很高兴。注意,这里的“犂靬”,并非《说文》所记的“丽靬”,而是指汉代西域时的大秦国,辖地包括现在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国家。其位置大致如图:

(古犂靬国位置)

“靬”还有一个用法,就是诸葛亮“流马”部件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作木牛流马法》:“形制如象,靬长四寸。”

(木牛流马仿制品)

(二)qián。读音出《集韵》《广韵》。专用于“丽靬”。一词。古县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永昌县南。《说文》所说的“武威有丽靬县。”指的是这个丽靬,也写作骊靬。王筠《说文句读》:“石州曰:‘骊靬本西域国,汉以其降人置县。’”

(骊靬古城)

(三)kān。读音出自《广韵》。用法有二:

(1)弓衣。《玉篇·革部》:“靬,著弓衣。”《广韵·寒韵》:“靬,弓衣。”就是装弓的革囊。

(2)盛矢器。《玉篇·革部》:“靬,盛矢器。”盛放弓箭的器具。

(四)hàn。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鞍辔的统称。《集韵·翰韵》:“靬,马被具。”

(水晶马及其鞍辔)

(2)同“釬”。臂铠。《管子·戒》:“桓公明日弋在廪,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靬。”(今本《管子》作“釬”。)第二天桓公在米仓附近射猎,管仲、隰朋一起前来朝见,桓公看到两人后,就收弓脱掉臂铠。

(臂铠)

“靬”的小篆写法如图:

(靬的小篆写法)

3、(革各)(GBK无此字形,只能描述字形)。读luò。《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革各),生革可以为缕束也。从革,各声。”形声字。本义是生革。生革可以制成缕带,因指生革。

(革缕带:皮绳)

纽树玉《说文校录》:“《玉篇》:‘生革缕。’”《广韵·铎韵》:“(革各),生革。”《墨子·备穴》:“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因顺之以薄(革各)革。”孙诒让《墨子间诂》:“顺当作幎(mì,覆盖)。……固幎之以薄(革各)革,谓以革坚覆罂口也。”命令陶匠烧制肚大口小的坛子,大小能容纳四十斗以上,用薄皮革蒙紧坛口放入井内(用来听出敌人挖隧道的方位)。《吕氏春秋·古乐》:“乃以麋(革各)置缶而鼓之。”(质)又把麋鹿的皮蒙在瓦器上敲打它。这实际上是最原始的鼓。

(蒙皮制鼓)

“(革各)”的小篆写法如图:

(“(革各)”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