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不得不知的5条处世哲学,背下来,受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唐代著名诗人施肩吾在《西山群仙会真记》中写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短短几句,写尽人生道理。包容、谦虚、平和、潜心、镇定,这五种心态,正是一种心清眼明的处世之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接纳他人三观的胸怀,是包容他人错误的气度,是审视自己的胆量。人生而不同,当人与人之间,因差异而矛盾冲突时,能够求同存异,就是一个人心有容量的体现。唐太宗李世民与臣子魏征常常在朝堂之上为政事争得面红耳赤。有次唐太宗争输了,十分生气,但碍于自己“虚心纳谏”的明君形象,还是忍住了没发脾气。下朝之后,唐太宗向长孙皇后诉苦说:“我迟早杀了这个妄言之徒!”出人意料的是,长孙皇后并未立刻出言劝阻,而是回到卧室,穿上华服后向唐太宗行跪拜之礼。唐太宗惊诧不已,忙问为何,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君主贤明,臣子才会正直,魏征这么正直,正是由于陛下贤明啊!”李世民恍然大悟,转怒为喜,重赏了魏征。李世民没有因为君臣之间意见的不合,对魏征予以否定甚至惩罚,而是能听进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正是他身为君王宽宏大量,虚心纳谏的体现。也正是如此,才有大唐盛世的贞观之治。《淮南子》中有言:“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宽者容仁,不以差异而驱之,不以意左而怒之。宽广的胸怀有海纳百川的魄力,有求同存异的追求,有合作共赢的智慧。虚其心,受天下之善鲁迅曾说过:“谦以待人,虚以接物。”鲁迅的意思是说,用恭敬礼让的态度对待众人,用博大无为的境界对待世间万物。处世上,一个人如果能谦恭礼让,便能够得到许多人的青睐和帮助。学习上,一个人只有保持谦虚,才能够学到万事万物的本质。战国时,燕昭王向郭隗请教如何使国家强盛。郭隗说:“三皇五帝将大臣当做老师一样看待,有德的君主将臣子当做朋友一般交往,强大的盟主对待大臣如同宾客,只有亡国之君才会将臣下视同罪囚。听凭大王选择。”燕昭王说:“寡人愿意学习,却没有好老师。”郭隗说:“大王真要有志于国家富强的话,我愿意为天下的读书人开路。”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筑宫室,待之以师礼。不到三年,很多贤士纷纷前来效命。燕昭王重用苏秦、乐毅等贤能大臣,上下一心,韬光养晦,造就了燕国一时盛世。满招损,谦受益。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杨时“程门立雪”求教,徐悲鸿听从老农意见改画鸭子……从古至今,谦虚一直是被世人奉行的处世准则。正所谓,“虚心七窍通”。虚心的人一向大有人缘,能学习各家之所长,迅速壮大自己。唯有虚心学习,谦以待人,方能容纳天下一切善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作家林清玄曾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这世上没有完全如意的人生,只有平和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学会让心平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总结过去,看清未来,认识世界。陶渊明就是一个拥有平和心境,一生追求自由和惬意的人。从古到今,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朱熹、欧阳修,近代的鲁迅、梁启超、林语堂,都对他极其推崇。他写的《桃花源记》,是中国人梦想的“世外桃源”。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高官厚禄,远离喧嚣的尘世,隐居乡野,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只要心态平和宁静,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社会越是浮躁不安,越需要一颗平静淡定的心,去找回自我。习惯于平静,安于平静,是一个人趋于成熟的标志。平静,决不是懦弱,也不是向生活低头,只是以一种从容自如的态度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潜其心,观天下之理“潜其心”,就是沉得下心。俗话说,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万象总是以表面示人。想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天下之至理,必须要沉得下心,静心学习,认真研究,才有可能成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开悟需要多久?”禅师说:“十年。”学僧又问:“如果我加倍苦修呢?”禅师说:“二十年。”学僧很疑惑,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呢?”禅师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学僧很惊讶,问及原因。禅师说:“当你只看见结果,就无法静下心来,也就永远得不到结果。”围棋需要慢慢下,生活也要细细品。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生,就像一株沙漠中的树,沉得住气,潜得下心,将根深深扎进土地里,才能后续发力,抽条长枝。潜其心,是冷静,是积累,也是沉淀。沉下心来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心术》中写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大意是说,作为将领,必须心志坚定,才能领兵御敌。不止是带兵打仗需要坚定的心志,面对生活的动荡也一样如此。或许就是因为有苏洵这样的教导,作为他儿子的苏轼,才能以轻松、豪迈、镇定的心态应对他动荡不安、波澜壮阔的一生。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年近花甲还被流放到海南,被贬到黄州的时候,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一直以乐观淡定的心态去应对,还留下了多篇文章,多首诗,多首词。他在《定风波》中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因为他乐观豁达,泰然处之,才能留下如此丰富的作品,成就了芳华不歇的一生。观其一生,能够明白:所谓人生,正是从外在的追逐转向内心的安宁,从物欲横流的红尘中洗脚上岸;从物质追求转向心灵平和,从盲目跟从转向独立思考;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变故。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容、谦、平、潜、定,是处世之道,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愿我们余生都能拥有这五心,参透人生智慧,活出自在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