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助力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施勰赟

  近日,为落实市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推动上海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来到沪郊多家食用菌生产企业,与企业联手,加强院企合作,设立“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基地”,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12月1日,食用菌研究所来到浦东新区,先后来到上海颂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飞家庭农场、上海范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企业对接需求,商议下一步合作计划并挂牌。

  在上海颂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王桂金详细介绍了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并陪同与会专家参观了鹿茸菇生产车间及包装加工车间。据介绍,鹿茸菇学名为荷叶离褶伞,属于食药兼用菌,外形与鹿茸相似,口感爽脆,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王桂金告诉记者,颂菌生物自年起生产鹿茸菇,拥有先进的鹿茸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是一家集鹿茸菇液体发酵、工厂化出菇管理、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企业,在鹿茸菇生产上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近几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性状、形态有差异的鹿茸菇,希望能够借助市农科院的科技力量,做好品种鉴定,进一步丰富鹿茸菇种质资源,为今后针对市场需求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生飞家庭农场经营面积亩,一直以水稻种植、品牌大米销售为主。年,农场负责人黄生飞与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的专家合作,开始“水稻-大球盖菇绿色循环轮作”生产技术试验,利用水稻茬口种植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对水稻秸秆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

  年,该项目获得市科技兴农项目“稻-菇轮作生态循环模式的示范应用”;年双方又共同申请获得了上海市质量监督管理局标准化试点项目“水稻-大球盖菇绿色循环轮作”。据食用菌研究所专家陈辉介绍,大球盖菇具有同时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经过6个月栽培出菇后,能够降解秸秆木质素、纤维素40%以上,降解半纤维素70%以上,提高秸秆还田效率,且该菌种抗逆性强、易栽培,能够提高农户收益。合作社目前种植大球盖菇50亩,每亩大约能消耗25亩水稻生产产生的秸秆,基本能够消耗家庭农场所在镇全镇的水稻秸秆。

  上海范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专注于草菇及菌种的生产与销售。自年起,合作社已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草菇团队取得合作,草菇团队长期给予企业科技支撑,不仅为企业提供团队自主选育的“VH3”“申兰1号”“申兰2号”等一系列优质草菇品种,同时给予生产技术指导,使其菌种的成品率稳定在99.9%以上。目前,合作社已成为全国技术领先的草菇专业制种生产商,草菇菌种销往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西、北京、山东等地及上海市金山、崇明、奉贤、青浦、宝山等区,菌种年生产量在55万包以上,年销售额达到万元。同时,带动周边47户农户开展食用菌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表示,此次挂牌的三家企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食用菌研究所将在今后的合作中针对企业不同需求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将科研、推广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做好食用菌种植资源评价、按照市场需求做好新品种培育等工作,进一步提高食用菌口感与品质,发挥食用菌在上海消费市场保障菜篮子供应的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