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恶意返乡到想回就回每一份团圆的

文丨梁思奇政邦智库研究员、凤凰网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春节临近,“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方面是“人欲安而疫不止”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思,回不回家,成为今年疫情蔓延背景下许多人的纠结。

河南周口市鹿邑县疾控中心负责人的一个短视频,通情达理地表达了对这种纠结的理解。

在这个不到5分钟的短视频中,讲的是人话,暖的是人心。既有对游子归乡心情的共情,也有对疫情严峻和防疫必要性的宣讲;既有对复杂而艰巨流调的倾诉,也有关于鹿邑——实际也是全国大部分地方无法做到像上海那样精准高效防控的解释。

寒冬季节,令人感觉到春天般温暖的,还有浙江三线城市嘉兴向低风险区游子发出的“想回来就回来吧”的温情喊话。

其实,在涨潮的春运中,众多没有成为“新闻”的平安畅行的归家者,表明许多地方做到了有序安排,实现了“防疫”与“返乡”两不误。他们都是全国“动态清零”防疫策略卓有成效的见证。

在新冠病毒仍然肆虐的背景下,春节期间如何为人们铺设回家路,对各地都是一次考试。人们也看到了少数不那么令人满意的答卷:有的“画地为牢”,不分青红皂白拒人千里;有的层层加码,宽严失当,反复折腾;有的把不听劝阻执意回家说成“恶意返乡”,引发不应有的舆情。

那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使得低风险区人员“有家不能回,望门不能归”的现象,反映出在执行“动态清零”决策上存在的偏颇。

“动态清零”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策略,是面对全球大疫的“中国方案”。每次局部发生的疫情,都能在很短时间内扑灭,实现了有效防疫与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平衡。

人们常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防疫制度,针对的是出现“一万”的状况,同时保持对意外的“万一”的警惕,防微杜渐,但不宜把处置“万一”的措施作为预防“一万”的手段,这是管理学的常识。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属于低风险的情况下,“一刀切”地把实际上没有受到病毒感染的健康人群当作“带毒者”防备,误把严格隔离这一动态清零的手段,当成“以邻为壑”防范的措施,这是把处置“万一”的措施变成预防“一万”的错位。

从某个角度来说,不分低中高风险区的“一刀切”,随意扩大防控范围和核酸检测覆盖的层层加码,反映出对作为防疫主体的民众的不信任,间接否定了绝大多数人积极开展疫苗注射、核酸检测和健康自律的努力。

“清零”之所以名为“动态”,它应该是有“弹性”、张弛有度的。“随时清零”是防疫的工作要求,实现并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则是防疫的根本目的。在与病毒两年多的持久战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转变思维。不应抱着担心出事、怕负责任的心态,采取“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做法,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守土尽责、落实依法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对于防不胜防发生的局部疫情,鼓励敢于担当,拾遗补缺,不应为问责而问责。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讲究科学。要充分尊重和听取专家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布防,守住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规范核酸检测的对象和范围。虽然大多数地方做不到像上海那样确定20平方米的中风险区,但应尽量降低防控措施支付的成本,减轻对社会正常运转的冲击。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工作做细。隔离作为防疫的手段,对民众生活影响大,应严格区别风险等级,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讲情说理,把民众“有家不能回”的怨气变成“不必回”的自觉。尽可能把防疫措施遇到的复杂情况考虑周全,对“非常管控”下的特殊情况,有特殊处理的救济途径和应急之策。

行文至此,1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于春节返乡人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执行防疫政策再次提出明确要求,概括起来是“五不得”: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得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不得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所在地市及全省;不得对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采取强制劝返、集中隔离等措施;不得随意延长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限。

根据要求,各地既要科学精准落实防疫措施,又要对群众饱含温情,解决实际困难,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在对新冠病毒传播规律、不断变异的危害性尚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春节期间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无疑是防疫的一个“坎”。但只要正确把握“动态清零”的要求,讲究科学,善谋敢断,赢得民众广泛支持,我们一定能越过这个“坎”,并为战胜新冠病毒的最后胜利积累防疫经验,提升治理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