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禅漫之鹿柴随谈篇
《鹿柴》随谈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王维,字摩诘,其名、字不知是否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他精佛学,有诗佛之称,受禅宗影响颇深。其诗自在洒脱,禅趣盎然,《鹿柴》堪为代表。
不论诗禅,还是禅诗。不论以诗契禅,还是以禅入诗。两者相得益彰,禅对诗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样,我们对诗的解读就离不了禅。可是,诗与禅若完美契合,又怎能解读?一解读就已经背离了禅:以文学化的方式表现禅,即使,诗是生命的直观,且较易与强调悟的禅契合,但是,在生命全体直观的境界面前已是多此一举了,还要解读,岂不是越加思虑颠倒。
援禅入诗也好,以诗喻禅也罢。我们何必理解解读?思想概念的传达能够直接吗!我们又如何能够真正地感同身受?不过是在依赖内容之解说!何必弄懂,越是要理解,越是被理解束缚,何不去体验!难道这样不是更重于他人的意图吗?
从诗的角度论美也好,由禅的方位谈道也罢。真正谈好,二者不可有偏,真寓于美中。虽然只贵子眼正,但离了诗谈禅,体用分离,如何有体?没有了眼界,诗哪有大美?
我们将何以为之?我们只有不得已而解读!老僧开口持着不语戒,我们开口以训着闭嘴,立文而诉着罢笔,禁砍伐却树着木牌,绘无法却依着有法,画不似总依着相似。其中有媚俗,有欺世。有无奈,有顺心。有破,也有立。能随破随立吗?是不破不立吗?我们除了会不得已,似乎啥也不会。可就是这不得已,却有着大光明。道尽了道智之自然,儒仁之广博,佛空之大爱。
于是,虽解读不到禅的全面风光,还是索性将当下的灵光呈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寂虚无,万古长空之境。不见人,将其具象。人语响,破了寂而不枯。但闻,没有了鸟语啾啾,没有了虫鸣唧唧,没有了风声瑟瑟,也没有了水声潺潺。。。。心在人语响,由点到了面,时间凝固了,长空划破了。于是,动而寂,此若鸟鸣山更幽。
由声到色。返景入深林,斜晖一抹给深林幽暗以阳光一米。复照青苔上,当下一照予冷清青苔以暖意一丝。于是,照而寂,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一鸟不鸣山更幽?.07.06随笔
空山不见人。。。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