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与写作五言绝句下
五言绝句第四种格式
第四种格式由第二种格式变化而来,就是首句换了一个平声收尾的句子。
如: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不闻怨语,但见怨情。颦,蹙也。首句写望,次句继之以愁,然后写出泪痕,深浅有序。信手拈来,无非妙笔。(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六)
拗句抽换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而无绝句短字少,尤不能轻易著笔,且须有层折,有寄托,方为合度。李白《怨情》诗,刘长卿《弹琴》诗,均用拗句,而深深款款,余味曲包。殊觉百读不厌,学者宜熟玩之。(刘铁冷《作诗百法》)
五言古绝
如:
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三平尾)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五绝收笔,如钟韵远宜清,如石堕地宜重,若用对句则绛树双声,黄华二牍,自有一种雅致,非俗气所能绕笔端也。祖咏《终南望余雪》,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皆用对句作收,可以援例。
此诗循题布置,而收句悠然,意已尽矣。然起句明点终南,次句即点“雪”字,暗含“望”字;第三句转到“望”字,故见霁色;第四句仍绾住“雪”字,因雪生寒,收虽对句,其层次固极井井。(刘铁冷《作诗百法》)
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三平尾)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仄韵绝句
如: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首二句见辋川中花木幽深,静中寓动。后二句有一派天机,动中寓静。诗意深隽,非静观不能自得。(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卷六)
五绝宜用平韵,用仄韵则近五古矣。不知用平韵不如用仄韵之雅,用平韵不如用仄韵之朴。唐人故多有用之者。后世亦互相模仿。然如王维之《鹿柴》,贾岛之《寻隐者不遇》,真上乘也,试一诵焉。
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总之
“绝句之义,迄无定说,谓截近体首尾或中二联者,恐不足凭。五言绝起两京,其时未有五言律。七言绝起四杰,其时未有七言律也。但六朝短古,概曰歌行,至唐方曰绝句。又五言律在七言绝前,故先律后绝耳。
谓七言律难于五言律,是也;谓五言绝难于七言绝,则亦未然。五言绝,调易古;七言绝,调易卑。五言绝,即拙匠易于掩瑕;七言绝,虽高手难于中的。
五言绝,尚真切,质多胜文;七言绝,尚高华,文多胜质。五言绝,曰方于两汉;七言绝,起自六朝。源流迥别,体制自殊。至意当含蓄,语务舂容,则二者一律也。
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中唐遽减风神,晚唐大露筋骨,可并论乎!
五言绝二途:摩诘之幽玄,太白之超逸。子美于绝句无所解,不必法也。
五七言律,晚唐尚有一联半首可如盛唐。至绝句则晚唐诸人愈工愈远,视盛唐不啻异代。非苦心自得,难领斯言。
五言绝,须熟读汉、魏及六朝乐府,源委分明,径路谙熟;然后取盛唐名家李、王、崔、孟诸作,陶以风神,发以兴象。真积力久,出语自超。钱(起)、刘(长卿)以下,句渐工,语渐切,格渐下,气渐悲,便当著眼,不得草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