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兰谜团之全解析子凡的书香
《红楼梦》:贾兰谜团之全解析!
贾兰是贾珠和李纨的独子,按照《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是王夫人的长孙,应该说在奉行宗祧制的古代,贾兰的身份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但围绕着贾兰这个人物,还是有很多待解的谜团。
一、贾兰究竟多大?
《红楼梦》第四回明确交代了贾兰的年龄,“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但是,在元妃省亲的时候,贾兰又似乎很小,书中说“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
从御赐礼物来看,“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显然“新书”“宝砚”对于年龄幼小的贾兰来说没什么用,而“金银项圈”也显然是送给小孩子的。因此从御赐礼物来看,也呼应了贾兰“极幼”的身份。
贾宝玉出场时时七八岁年纪,贾兰五岁;宝玉中魇魔法的时候已经满十三岁了,贾兰大约在十岁左右。五岁入学的贾兰已经读了五年书,形容他“极幼,未达诸事”似乎有些不妥,如果结合当初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一个十岁的小丫环雪雁,在贾母眼中就是“极小,一团孩气”,两相来看,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同样以林黛玉为参照物,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也就六七岁,暂且算作七岁,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为八岁,而贾兰五岁。只比贾兰大两岁的黛玉应对元春问询款款而谈,作诗大展奇才,深得元春嘉许,对比贾兰的“极幼”来说,确实差距太大了。如果再细想一下,探春和惜春都管林黛玉叫做林姐姐,那么她们的年龄恐怕和贾兰相当,为什么她们能作诗作文,而贾兰仍然在“极幼”阶段呢?难道真的是天地钟灵毓秀独独钟情于女子吗?
二、贾兰住在哪里?
贾珠早亡,李纨年轻守节,偌大的荣国府内,尽管花团锦簇,富贵已极,但是李纨却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只知道奉亲养子而已。李纨和贾兰相依为命,贾兰是李纨唯一的希望和温暖所在了。当然,尚且年幼的贾兰也应该和李纨居住在一起了。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
贾政问询的时候,婆娘们问的是李纨,从李纨的回答来看,贾兰是和母亲李纨住在一起的,因此对于贾兰的言行才能如此清晰。
从贾府的惯例来看,女孩子都在贾母处长大,而男孩子都是跟母亲在一起的,例如贾环明显比贾兰还大,但是他就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居住在一起。至于寡母孤儿,更是没有道理将他们拆开生活。
当元妃下旨让众人搬进大观园的时候,贾政特将贾宝玉叫来训导一番,当时,“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贾兰并不在列。然而住进大观园的人里面却没有了贾环,反倒有了李纨。那么,贾兰是不是和李氏一起入住大观园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有这样一段话:
宝玉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看来,贾兰不读书的时候是住在大观园里的,因此他的玩耍才能被宝玉碰见。
对于贾兰居住在大观园内的这一客观事实,《红楼梦》行文叙述的过程中总在有意无意地忽略,因为大观园是女孩子们的世外仙源,贾宝玉作为群芳之主,绛洞花王,才居住在这里。看起来这里只有贾宝玉和一众女孩子,如果有其他的男性主子出现,势必影响了这样的布局,因此故意忽略掉了贾兰的存在。但是贾兰从情理上来看是必然和李纨住在一起的。
贾兰真的和王夫人鲜有交集吗?
我们经常看到王夫人和贾宝玉母慈子孝的深情场面,但是王夫人对于唯一的孙子,又是长子长孙的贾兰是不是太漠然了呢?
事实上,贾兰在贾家还是蛮受重视的。元妃省亲的时候,特意写道“元妃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宝玉和元春亲密的关系自然无需多言,那么和宝玉同样待遇的贾兰一定也是受到元春喜爱的。
上文引用二十六回贾政问询贾兰的事例同样说明,贾兰在贾母和贾政心目中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作诗还是家务活动,贾兰都是和宝玉、贾环同时出现的。因此,综合看来,无论贾政、还是元春、贾宝玉都很喜欢贾兰,对他格外的关照,那么,王夫人怎么可能不喜欢贾兰呢?如果王夫人疏远、冷淡贾兰,她的亲人就不会对贾兰如此了!
当然,书中确实没有王夫人和贾兰的直接交集,王夫人和李纨的直接交集也很少。只有一次宝玉挨打,提到了贾珠,王夫人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李纨听了更是泪如雨下。
在袭人劝谏王夫人的时候,“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这两个情节足以说明王夫人和贾珠的至亲至近的关系。大概当时王夫人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母亲,盼着儿子建功立业的心情隔着书本就能感受得到。贾珠在贾政和王夫人的管教之下也是锐意进取,十四岁就进了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春风得意。
还记得元春经常告诫父母对宝玉千万要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不过也担心“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不虞是指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且还是“死亡”的委婉的一种说法。那么,我们不禁联想到年纪轻轻的贾珠因何夭亡?是不是就因为“过严”而生的“不虞”?因为有贾珠的先例在,贾政夫妇对于如何管教宝玉才有了许多的担忧和困扰。而且从赖嬷嬷一番话来看,贾府教子之严是有家传的,可以说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家教的典型。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理解了王夫人对于贾兰母子的心情,看到他们就会想到英年早逝的贾珠,勾起过往,因此王夫人有意地回避和李纨母子的接触,但是对于这一对母子的关照则从未轻慢过。
贾家败落之后,贾兰究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大概是从刘心武对于《红楼梦》的解释开始,李纨母子成了自私而又吝啬的人。在贾府濒于颓败的时刻,无动于衷,没有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我想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到头谁似一盆兰”,李纨也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这样的一对母子会是冷血自私的人吗?他们难道不是作者钟爱,为之掬一把眼泪的人物吗?
李纨的悲剧性在于“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而贾兰的悲剧性在于“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富贵无常,梦幻泡影,起起伏伏的人生仕途,最后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
贾兰和贾菌的关系最好,因为他们好学上进,不同于其他纨绔子弟,但是性格迥异,顽童闹学堂的时候,贾菌是主动参与,“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而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如果据此判断贾兰的自私性格,未免苛刻。贾兰一直和寡母李纨生活在一起,李纨对人对事一向宽容,有恩无罚,素有“佛爷”之称,因为寡居的关系,一定经常教导贾兰不要惹是生非。在人人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贾府里能够生存下去,一定要低调。李纨和贾兰的性格便是如此,独善其身并不等于冷血无情。
贾兰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他看起来如愿以偿,但是对于大厦将倾的贾府来说,并不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啊!《红楼梦》也只是通过李纨和贾兰的命运说明仕途之路也并非人生正道,也并不是可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途径。家族的兴衰是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无论如何,《红楼梦》揭示的是规律,嘲讽的是禄蠹,抨击的是时局,并没有对李纨母子的品德有所质疑!
贾兰,是和贾宝玉走得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也为母亲赢得了珠冠凤袄,但是母亲却去世了。这一世的孤守只不过留下“虚名”给后人钦敬。贾兰和贾宝玉,李纨和王夫人,谁又比谁幸运多少呢?总是慈母败儿,一把辛酸泪也!
往期回顾:
薛宝钗光速逃离大观园后,却向王夫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谁是《红楼梦》里最快乐的姑娘?
《红楼梦》里的冷香和暖香意味着什么?
关于葛洪井的故事,原来服丹长寿的理论是这样来的!
陆羽品水的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你注意到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