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温州丨历史文化名城保留较好的传统格局

点击收听音频节目:一、山水格局作为山水城市,温州的城市格局犹如园林造景,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有机相融。古城沿山修建,城缘山,山护城。古城九山,内外错落,与北斗天象遥相呼应,故有“斗城”之称。九山分别指郭公山、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松台山、巽山、仁王山、黄土山、灵官山,前五山位于城内,后四山位于城外。郭公、海坛、华盖、松台四山为斗杓,其中华盖山处于斗口位置以积谷、巽吉、仁王三山相连为斗柄,灵官、黄土二山则分布在斗柄左右,为辅弼。据说郭璞当年拟定了两套筑城方案。若城于山外,当骤致富盛,然不免兵戈火水之虞。若城绕其颠,寇不入斗,则安逸可以长保。”九山为斗的“斗城”格局,不仅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尚象制器”的智慧,也寄托了温州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温州古城内外皆有发达的水系,并通过水门连为一体,内则直达城内居民的家门口,外则远通四乡。城外水系古城北临瓯江,东、南、西三面皆有护城河。现存的中山公园河、花柳塘,荷花河、九山外河、勤奋河等河道,都是当年护城河的遗迹。尤其是九山外河,城濠形制,宛然犹在目前,沿河路基即为古城西城墙的墙基。现建成区内存有11条较具规模的河道:广化河、勤奋河、九山外河、小南门河、温瑞塘河、蝉河、花柳塘河、山前河、龟河、黄垟浃河和十八家河等,总长18.5公里,尚能体现温州古城城外水系的基本格局。城内水系温州城内水系由河、井、泉、潭、池等构成。子城护城河及沿街河道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多已湮废,但从情河街、仓桥街、沧河巷等街巷名称,当年人们傍河而居的情景尚依稀可辨。二十八宿井相传为郭璞筑城时所凿,现在还保留铁栏并、八角井、白鹿庵井、仙人井等十六口古井。华盖山下的一清泉、蒙泉,积谷山麓的冽泉(冽井)等都是著名的山泉。温州古城以五潭对应“五行之水”,即东伏龟,南雁池,西浣纱,北漂波,中冰壶。五潭之中、浣纱潭犹存,即今天的落霞潭。墨池相传为王羲之临池洗砚处,而谢灵运梦惠连而得诗的春草池、池上楼,在今天更是温州城内的一处名胜。文章源自《温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本·简编版》“我读温州”欣赏完本期的节目音频,品读完文学作品后,您是否也蠢蠢欲动,想要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发声”呢?“我读温州”版块是《朗读温州》栏目下的一个面向全社会朗读爱好者们的开放平台,如果你也热爱朗读,也希望为温州或自己“发声”,欢迎各位向《朗读温州》栏目踊跃投稿!内容体现“温州”元素,音频节目时长控制在3-5分钟左右。以音频结合文稿(姓名、职业、照片、原文)的形式,发送至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