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题型专练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题型专练
知识储备
(一)语言特色类――主要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1.平淡。
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
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
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含蓄)。
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
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
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
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12.清新。
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二)语言特色类――在诗歌解答中经常套用的关于语言的术语。
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3.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4.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5.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6.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7.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8.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
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整首诗都在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
11.淋漓尽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
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
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释)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徘徊。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1.下列对全曲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云石安排诗酒歌舞为友送行,令佳人唱曲,美人捧金杯传酒令,将当时的文士风流表现得十分传神。
B.“倚徙西楼”三句,写出作者在酸斋学士处流连终日,徘徊留恋不舍离去,巧妙体现二人的深厚情谊。
C.作品长于用典,以“羽扇纶巾”“白雪阳春”入曲,语言简洁,表意含蓄,可见作者文学造诣之深厚。
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同时还融入其他丰富的情感;善于运用词家手法作曲,情景相融,别具一格。
2.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其一)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3.下列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远送”发端,又借山言人,情致婉曲,意深而情长,表达诗人不忍相别又无可奈何之情。
B.古人云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颔联先写憧憬重逢,再言昨夜欢宴之景,增添了别样的情趣韵致。
C.颈联叙写严武荣居高位,离任时受到百姓赞美,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官。
D.尾联“独”字见别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道尽知己远去的冷落和惆怅。
4.与诗人的《望岳》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中牟道中二首[注]
(宋)陈与义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注)宣和四年,陈与义为母服丧结束,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入京,途经中牟县而写此诗。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的一、二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天气状况,烘托出诗人此时急于投宿的心情。
B.这两首诗景中见情,拟人的运用赋予诗歌风趣幽默的特色,增添了诗歌的情趣。
C.诗人旧地重来,中牟县城残破的城郭一如往昔,宝塔迎送行人,诗人感觉亲切。
D.两首诗的描写各有侧重,但又巧妙地形成了一个整体,所蕴含的情感也是相似的。
6.有人说,陈与义的诗歌体物兴怀并且有陶渊明的语言风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说法错误。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内容写了酒宴从白天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虽然酒席上传酒令、吟诗唱曲,十分热闹,却没有“离愁”、“惜别”等字眼,但从作者环绕“离撙”,描写时间的推移以及所流露的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中,能感受到他那浓烈的惜别之情,属于间接抒情。
2.①从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风”“斜阳”“离樽”等优美意象,使意境秀美中不乏豪迈壮阔。②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度;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③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
3.C“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官”错误,颈联主要是讴歌严武,没有“表达了自己想如严公一般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官”。颈联中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4.《望岳》语言用语新奇,雄浑豪放。如诗以问句开头,把常见于句首的夫字融于句中,新奇别致。又如诗人用“岱宗”直言泰山为五岳之宗,用“齐鲁”大地为衬托泰山之雄阔,用“割”字写泰山割断阴阳充满雄浑之力量。或如尾联,“会当绝顶”“览众山之小”又体现其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豪情。本诗语言平中见奇,奇中见沉郁。如诗人直切送别,把“远送从此别”“几时杯重把”前置,突岀不舍之意及再相遇的艰难,增添别样奇趣。又如尾联选用“独归”“寂寞”“残生”等有极强主观色彩的词暗含对自己余生孤苦无依的沉郁之情。
5.A“烘托出诗人此时急于投宿的心情”错误。应该是不“急于投宿”。首句写气氛,满天乌云正酝酿着雨意;次句写雨前天空浮云游动,诗人名之曰“归云”,可见时近黄昏,该投宿了,不过中牟已近在眼前,雨意又“还未成”,所以诗人并不担心中途遇雨使人“断魂”,反而以闲适自在的心情感到飞渡的“归云”在伴送自己行路。
6.(1)体物兴怀,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第一首诗歌通过描写“归云”“伴人行”,显出云对人的体贴;通过描写“浮屠”“管送迎”,显出“浮屠”对人的热情真诚,寄寓作者闲适愉悦的心情。第二首诗歌通过描绘“招人”的杨柳,显出杨柳对人的亲昵;“近马”的蜻蜓给人以活泼之感,这些都寄寓作者行路途中惬意闲适之情。(2)陶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平易质朴。陈与义的这两首诗也体现出这一特点。诗人用白描手法简单勾勒、不事雕琢,杨柳“不待媒”,蜻蜓“忽相猜”等词句通俗易懂,作者善于捕捉景物情态,涉笔成趣,风格清新淡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