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鹿 >> 鹿的繁衍 >> 诗词与人生

诗词与人生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从小喜欢古诗词,总是被诗词优美的词句和隽永的意境所吸引,反复诵读,心动神驰。现在犹记得课本中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困时节,不愿早起,在鸟鸣声中,推开窗户,才发现昨夜的风雨零落了多少花蕊残香。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场景,也是一种情。又比如《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白直叙,意境天成。感觉古人遣词造句总是那么惜墨如金,不仅韵律和谐,且字字精要,甚至能表达深刻的思想,说是语言的巅峰也不为过。

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还用古诗词总结了人生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青少年时期,在人生路上的求索,不畏风雨,勇猛精进,因为前方就是自己的理想;

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壮年时期,经过人世的反复打磨,初心不改,目标逐步坚定,只为此生无悔!

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真正的成熟时期,通过一系列的磨难,柳暗花明,终于发现人生的真谛,知道于平淡处见真知。

将诗词的情感与意境与人生的历程紧密结合,感觉是那么的贴切,越是经历过的越是心领神会,妙不可言。

王国维先生的境界我们是暂时达不到的,也许永远都达不到,但是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却总有诗词相伴,懵懂孩童时,我们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用童真的眼观察自然,眼里的意趣都是那么的生动活泼。

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渴望看到更远方的风景;

稍长,我们读“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或者“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意气风发,天下我有!少年的眼里,功名与事业,仿佛可以一蹴而就,宝马香车,锦冠玉带,雕弓满月,“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真正的是:年少不知愁知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激情和野望是我们血脉中奔涌的能量,好像要将一切都燃尽。然而现实毕竟是远超少年的想象,激情终究会平静,野望终究需要情绪以外的东西来支撑。世界不是二次元,它的多维超越了少年的想象。千百次的头破血流,“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出师未捷,然而心智渐长,这就是成熟的标志,学会谦虚地对待人和事,学会从基础慢慢打磨自己的事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是无论吃什么豆腐,都要先种豆。心态放缓一点,做事稳妥一点,看问题全面一点,做事有规划一点。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所需要经历的过程都差不多,只是走的路不同,所经历的风景不一样而已。当代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15岁时写道:

几度惊飞欲起难,

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

满地新霜月乍寒。

一个长在深闺的美丽少女天真无邪,面对院里的花、草、竹子、蝴蝶都充满着兴趣,见到被严寒冻得飞不起来的蝴蝶,想象着估计做梦太久,不曾觉天气渐寒,已经难以挥动翅膀了。

然而人生毕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痛苦的蜕变。

陈子昂言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有强烈事业心的人,在追求上进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前路漫漫,自己独自一人,在探寻着那远方的梦想,空旷悠远,凌空傲世,这是灵魂的超脱,却又不能脱离现实的劫难。正如叶嘉莹先生在亲历侵略者的枪炮摧毁了儿时美好的诗词花园,亲历家国之破灭之时,她不禁写道:

莫漫挥戈忆鲁阳,

孤城落日总堪伤。

高丘望断悲无女,

沧海波澄好种桑。

人去三春花似锦,

堂空十载燕巢梁。

经秋不动思归念,

直把他乡作故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那个民生凋敝政局动荡的年代,多少人梦碎于战火纷飞之中,投笔从戎,恨不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大文学家鲁迅也感叹: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林语堂先生说:尘世是惟一的天堂。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人到中年,是会慢慢的平静的,正如苏轼的词: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匆匆数十载,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的过客。

怀赤诚之心来这人间走一趟,体会千百种生活滋味。

经历过,努力过,珍惜过,便不负这人间韶华。诗仙李白豪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刻意的追求,会让自己特别的累,何如放下,随心所欲,很多时候,无用就是有用。

我们都是凡人,却又生而不凡,不用在乎别人如何评价。

纵使人生坎坷,也不必耿耿于怀,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也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有心存希望,不轻易放弃,才有机会否极泰来。

以为无路之时,也许恰好豁然开朗。

无独有偶,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也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两相比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佛理与禅机,往往也是互通的。

还有人用三首诗来阐明人生的道理:

境界之一,觉而未悟,弃世绝俗,

就如(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境界之二,悟而未透,返虚入明,

就如(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境界之三,通透圆融,已臻化境,

就如(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三首诗,更多的是形象上比如,与王国维的意境相比略有不如了。但总归也是诗与人生的一种感悟。初时“舍我其谁”,稍长方觉得“原来亦有早行人”,最终“人生乃过客,得失不过心”。

人生,更多时候是顺其自然为好,“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且放空身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山水自然中,灵魂空灵,返璞归真。

不必效仿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去国怀乡者不知凡几,衣锦还乡者终究了了,伟大如杜甫,也是心情寥落,满目怆然。

还是杨慎总结得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青山不老,江月曾照千古;临风举杯,放下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英雄凡夫都是谈资,却也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

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千百年来,诗词诞生于人生的求索,然人生而短暂,诗词却随宇宙永恒存在,人生有限,江水不息,诗词携带着人生的情感代代流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