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海洋二所和海洋三所的这两个航次满载而
年春季南海北部联合观测航次圆满完成
5月6日~21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实施的年春季南海北部联合观测航次圆满完成。
本联合观测航次由“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课题“海洋与台风的相互作用”“南海北部内潮演变与耗散”与中德合作“南海西北部陆架环流和生态系统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以及“上层海洋热力结构对热带气旋的响应过程研究”5个项目组成,共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海区进行了为期16天的科学考察,总航程约海里,为我国海洋科考的锚系潜标布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航行期间,科考队员共回收7套潜标,布放6套潜标,并开展了1个为期2天的温盐流与湍流微结构剖面的连续站观测,获得了一系列宝贵的观测资料。这些数据能够同时满足物理海洋和海洋生态动力学的观测需要,有助于了解南海北部环流、海洋对台风响应过程、中尺度涡、内波与湍流混合等多尺度动力过程,以及这些动力过程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航次成功回收了年布放的系缆式剖面仪(MMP),获得了3个月时长、个米深的温、盐、流剖面数据,为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数据。
中—印尼年“气候变化对北苏拉威西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联合调查航次顺利实施
为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主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适用性研究(课题01:西太平洋海洋技术应用推广试验区建设)”,应印尼合作方萨姆拉图兰吉大学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潘爱军研究员为领队,带领海洋动力学实验室与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陈航宇、马志远等共10人于5月22~30日赴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的利库庞海域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北苏拉威西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联合研究暨调查航次。
该航次完成了2个定点25h连续站的温盐链观测以及10个大面多要素观测站,获取浮游植物群落样品余份;并开展了2个站的珊瑚礁调查,采集鹿角杯型珊瑚3个、白化和健康的尖枝裂孔珊18个、沙样2个。
项目后期将在系统分析海区水动力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珊瑚礁鱼类、造礁珊瑚多样性和底栖甲藻的多样性、尖枝裂孔珊瑚白化的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来源:中国海洋报海洋二所海洋三所
记者:周超通讯员刘甫张冬娜
编辑:吴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