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贵安招果洞的秘密深度解析贵阳

北京的最好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在布依话里,“招果”有等人、等候的意思,在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一个名叫“招果洞”,老乡们放牛遇到下雨就躲雨、关牛、等雨停的“牛洞”,竟然藏着天大的秘密。

年4月12日至13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据称,这个奖项相当于考古界的“奥斯卡”,而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从20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贵州考古历史上,第七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

发掘之路

年,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考察团队,对贵安新区境内的文物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索,他们在和老乡们的聊天中,无意发现了招果洞。这个洞口有一个落水洞,洞壁上,形成了明显又丰富的文化堆积(即人类活动后形成的地层),这个地层有8米深,而且序列非常好,让考古队员们惊喜不已,如获至宝。

年,考察团申请了发掘执照,在获得国家文物总局批准之后,正式对招果洞遗址进行发掘。

招果洞,洞深约25米,宽20米,洞口高4米。这个洞不仅洞口宽大,采光好还便于人类进出;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了洞内潮湿;洞口面朝平坝和河流,观景一流,又“购物”(采集狩猎)方便,怎么看都像古人类眼中的“高级住宅”(如图)。于是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把招果洞的地层剖面清理了出来。

“这个地层剖面一层一层,很像一本倒叙的历史书,难人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厚,而且它的堆积非常连续,就像4万多年的’时间胶囊’一样,将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类活动信息完完整整囊括中里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招果洞遗址考古领队张兴龙说。

年至年5年时间里,考古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招果洞的发掘中,在这个洞穴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即从4.5万年-1万年前,大量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参与招果洞考古的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吕红亮教授说,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地层堆积单位,非常难得!

据吕红亮介绍,目前整个招果洞地层堆积划分成了4期6段,其中最重要的层位就在1期早段和1期中段,1期早段即21层到25层,它的年代是在4.5-3.7万年左右,这一阶段沉积物主要是一些粉沙和黏土为主,这个地层里面有很多大的洞顶崩塌的砾石,说明这个阶段洞穴可能发育不是很稳定。

在这个阶段,发现了三件磨制骨角器,可以说是整个中国西南,甚至整个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骨器。一期中段的堆积单位从15层至20层,黄黏土为主,这个地层单元有很多灰烬层,表示人类活动相对比较密集的一个时期。这个年代根据测年结果,是在3.7万年-1.7万年。

图中有5个匕首模样的骨角器,中间两个为一件,两侧各一件   

多个之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招果洞引以为傲的是有多个“之最”。

一是发现了多件磨制骨角器,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这些骨角器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里面出土数量最多。

磨制骨角器源自动物的骨骼和鹿的角,古人类把动物狩猎来,吃完肉以后,没有丢弃掉它们的骨头,而是废物利用,将动物骨骼和鹿的角做成精致的骨角器。“换一个角度说,就是招果洞人很爱手工。”据介绍,在1期早段,共发现3件加工精美的磨制骨角器,这在国内算得上时代最早的磨制骨角器。

在1.2万年左右的地层里,还发现了一件非常精美的通体磨光石器,在其刃源还残留有赭石粉末,为通体磨光石器早起的功用和起源,提供全新视角(后面一问一答有介绍)。第二是发现了51处用火遗迹,成为火塘数量之最。张兴龙说,在距今1.2万年-年的遗址第二期,经历了新仙女木地质事件,那是个非常寒冷的时期,持续了约千年,估计当时的人类一方面为了吃熟食,另一方面为了取暖,长期在洞内用火。这样的结果是把整个洞穴笼罩在浓烟之中,连洞内的石笋也“中遭”,木炭碎屑粘附在当时正在发育的石笋上,被包裹进了历史的年轮。

精美的通体磨光石器

第三是发现的墓葬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墓葬之一。在距今1.1至1万年的地层里面,发现2座墓葬,其中一座墓葬(如图)中,随葬有鱼钩和朴属树籽,另外在墓葬同层位还发现大量鱼类的骨骼。“鱼钩的发现,说明钓鱼是古人类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才会把鱼钩随葬进墓葬。”

肉食爱好者

古人类的“菜单”也成了考古研究的重点。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何锟宇老师告诉记者,招果洞有大量动物遗存,目前可辨的种属就有25个,包括陆生哺乳动物和水生动物,陆生动物主要以鹿类为主,水生有鱼类,还有蚌壳、螺类。从第14层开始,还出土了大量的鱼类骨骼。

从这些出土物看出,招果洞人最喜欢鹿肉,这可能和鹿类种群数量大,性情温和有关,其中包括水鹿、梅花鹿、麂和獐等。除此之外,还发现了牛、猪、虎、狼、熊、兔子肉,猫、獾、豪猪、竹鼠、田鼠也在“菜单”之列。

从出土的鱼骨来看,晚期的招果洞人已经是“捕鱼达人”,并逐步形成了“渔猎文化”,其中的鱼类骨骼包括现如今的“中华倒刺鲃”。

虽然古人类热爱“肉食”,也吃米饭,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地层中发现了稻谷的种子,另外在植物遗存中,不仅发现了酢浆草、藜属、悬勾子属、狗尾草属、蓼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植物遗存,还发现发现大量的朴树果,其次是猕猴桃、葡萄、核桃碎块等植物遗存。

据推测,或在新石器时期前,古人类在招果洞居住的生存模式,可能仍处于“就地取材式”采集阶段,还没有掌握种植养殖技术。

史前考古现代化

招果洞遗址的考古发掘,体现了“史前考古现代化”。

该遗址考古是区域考古协作和多学科团队攻关的优秀案例。其中,多学科就包含洞穴沉积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古环境学、石器分析、年代学等学科。

“考古科研院所与高校强强联合,是区域考古协作和多学科团队攻关的优秀案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

另外,在对招果洞的环境考古工作中,还采用了地层沉积物代用指标(粒度、化学元素、磁化率)和石笋古环境代用指标并行的方法。其中,直接在古人类洞穴遗址内采集石笋进行古气候复原工作,是国内首次。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白铁勇老师说,此次招果洞发掘使用了newplot软件,结合全站仪,记录每个出土文物的三维信息,并使用三维重建技术,然后记录每个发掘层面的三维模型,也为后续考古提供一个详细丰富的数字考古信息。

考古“小白”和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的一问一答:

问:这个洞穴是一个大家族的居住史吗?最多的时候多少人住在里面?

答:可能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族,人数不清楚。

问:通体磨光石器究竟作何用途?为何刃源残留有赭石粉末?

答:磨制石器可能和赭石粉末的加工有关,这是粉末可能和人类的象征性行为有关,从侧面说明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复杂化。

问:当时人类的火源来自哪里?

答:可能已经掌握了控制性用火,从民族志材料判断,可能为有机物摩擦生热达到燃点。

问:后续招果洞还将继续发掘吗?是否已经发掘完毕?

答:目前我们已经对遗址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已转入资料整理阶段。考古发掘不能全挖完了,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给技术水平比我们高的后人留足校正现有成果的工作空间。每一个考古学者都要坦然面对自己终将成为“前浪”。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陈问菩)

关于获奖

年4月12日至13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年国内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激烈。其中包括史前考古6项、夏商周考古4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6项、唐宋元明考古4项。

在入围终评考古项目中,不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