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酒令游戏也分高低版本红楼梦和其他名
在文章里,我跟大家探讨了《红楼梦》里一个很古老的游戏“射覆”。
虽然只是个游戏,但其中折射出来的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仅仅通过一个物件,就可以在游戏里猜出古诗词或者历朝历代的名人典故。这个游戏难度系数不小,但真弄懂了其中的奥妙以后也会觉得回味无穷,心里再次感叹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想顺着这条线索再挖掘一下“射覆”这个游戏。
大家可能发现了,上篇文章里我分析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探春组织的射覆。这个游戏的玩法要把生活场景和古代诗词与典故结合在一起,并且不管是“覆”还是“射”,都只能说出诗词或者典故里的一个字。尤其是李纨和邢岫烟那一组游戏,两人各说了一个“瓢”字、一个“绿”字,然后心照不宣地对饮,游戏顺利结束。如果要不是非常熟悉古典文学作品,作为现代读者的我们很难明白这二人打的究竟是什么“哑谜”,因此也会觉得这样的游戏实在是太复杂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香菱对这个游戏是比较陌生的,她因为命运多舛,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进了大观园以后她拜黛玉为师,从王维和杜甫的诗开始入门。所以宝琴覆了一个“老”字,香菱是“蒙圈”的,后来是湘云“作弊”偷偷告诉她答案的。而鸳鸯、平儿她们虽然也在场,但玩的不是射覆的游戏,而是喝酒划拳这种比较简单的酒令。
可能作为读者来讲,像“射覆”这样的游戏未免过于高冷了。用如今流行的语言打个比方说的话,这个游戏会不会也跟现代的有些游戏一样,有“高配版”和“低配版”之分呢?
1细说“射覆”
我们先来说一说“高配版”的射覆。据《汉书·东方朔传》的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从这个记载来看,射覆的起源可能是早于汉代。而在汉代的皇宫内,射覆游戏已经流行开来。不过,当时射覆所“覆”的物件大多数是生活用品,比如扇子、小罐子、盒子等等。要猜中被覆之物不容易,得懂《易经》的理论和知识才能猜得更准。在古代,这个游戏算是文人雅士们生活里很有意趣的一种。
古代研习的《易经》高手经常射覆。大概的玩法是将某个物件用很多更小的物件覆盖起来以后,让参与者通过计算来获得卦象,再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来测出所覆盖之物的特征,比如它是什么颜色的、尺寸多大、形状是什么样的,直到最后测出它究竟是什么物品。这种与易经有关的射覆,其原理来自于《周易·系辞》里的一个理论:“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关于这一点,宋代非常著名的易学大师邵雍也说提到过:“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于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故,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最后参与者是否“射中”了所覆之物,都可以加深对易象的理解、锻炼思考能力、进而给参与者带来新的启发。
到了唐代时期,如果一个人想要入职“天文郎”这个职位,还要加考一项射覆。不过,官方的考试用的是从汉代沿袭下来的“六壬式盘”。它分为圆形的天盘与方形的地盘两个部分,计算时先转动天盘,默念着想要计算的事情。在天盘停止转动以后,通过观察天盘上北斗七星的勺柄所指示的天干、星宿等的组合,推算要计算的结果。
后来这种游戏流传到民间,变成了一种行酒令时玩的游戏。关于射覆的诗句也有不少,我们在文章里说到过李商隐的“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那么宋代还有黄庭坚写的“投壶与射覆,一笑物皆春”,而王安石也写过“材多不可数,射覆亦绝伦”的句子来称赞东方朔。
我们讨论过的《红楼梦》射覆就属于酒令游戏的一种。它是一种很“曲折”的语言文字游戏,猜不出来的就要被罚酒。清末的文人俞敦培撰写过一部《酒令丛钞》,里面就记载过行酒令时射覆的玩法:
“然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
不过,以上这两种玩法,不管是计算的,还是行酒令的,都属于“高配版”,想要参与进去并且乐在其中,恐怕不容易。那么,如果不懂那么多古代的诗词歌赋以及成语典故的话,能不能玩射覆这个游戏呢?
2射覆的再次演变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在《金瓶梅》这部小说里,也多次提到过行酒令时玩的游戏。书中第二十一回里,西门庆和他的妻妾们掷骰子饮酒行令,由吴月娘充当令官,众人所说的酒令要跟曲牌名和骨牌名相关联,同时再合成一句《西厢记》的戏文。除此之外,他们还玩了一种叫做“猜枚”的游戏。
可能我们会误以为刚刚提到的说曲牌名的游戏是射覆的演变。其实不是,这种游戏在《红楼梦》里也有,叫做“牙牌令”。刘姥姥就参与过这个牙牌令的游戏,鸳鸯是令官,大家一定还记得当时精彩的表现:
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稼人。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这是乡间妇人行的牙牌令,跟《西厢记》什么的不沾边。而最接近《金瓶梅》吴月娘行酒令的,应该是林黛玉说的那一段:
左边一个“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剩了“二六”八点齐。——双瞻玉座引朝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仙仗香挑芍药花。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良辰美景奈何天”是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因为黛玉这个无心之失,宝钗善意提醒她今后要注意。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黛玉跟宝钗交了心,从此成了好闺蜜。
言归正传,《金瓶梅》里提到的的“猜枚”是什么呢?
射覆确实难度太大了,一般的平常百姓人家可能不会玩儿这么“高冷”的游戏。于是,人们就根据射覆发明出另外一种更加容易参与的游戏:将酒席上的瓜子花生、莲子、钱币、棋子等小巧的物件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数量、颜色等等。这个玩法简单易行,在民间也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成为酒席间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
其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也有这种经由射覆演变而来的简单游戏。
在《水浒传》第一百零二回里,王庆因为被人构陷而发配充军,在路上途径了龚家村。机缘巧合地,他结识了龚端和龚正两兄弟。王庆跟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原著就写道:“当下猜枚行令,酒至半酣”。
由此可见,射覆从计算到诗词歌赋的文字游戏,又演变到了简单的“猜物”游戏。而再往后,广东地区的猜枚游戏也有了变化,成为一种“猜手指数”的玩法。
3《西游记》里的猜枚游戏
说起“猜枚”这个名字的来源,恐怕我们还得看看“枚”这个字。
《说文解字》里写道:“枚,微也。”而“微”字在古代的读音跟“谜”、“密”、“枚”都接近。那么,“谜”字的意思是“隐语”。由此推演出,“猜枚”实际上就是“猜谜”、“猜密”。
而在《西游记》里有一段很精彩的“车迟国斗法”的情节,相信大家一定有印象。当时,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强强联合”,要跟唐僧师徒四人比试法力,比赛的项目分别是“祈雨”、“猜枚”和“作死”。
“祈雨”我们都明白,就是祈祷上天为人间降雨;“作死”是指砍头、剖腹,还有在滚烫的油锅里洗澡——基本上就是字面意思“自寻死路”。
而“猜枚”,实际上就是“隔板猜物”,这个玩法因为涉及到书中人物的法力,是比较高级的玩法——就是在完全没有线索和提示的情况下,预见到柜子里到底放的是什么。原著是这样写的:
“鹿力大仙在输了第一局以后提出“陛下,我师兄原有暗风疾,因到了高处,冒了天风,旧疾举发,故令和尚得胜。且留下他,等我与他赌隔板猜枚。”
我们也都知道这个回合的输赢结果:悟空施法,将放在柜子里的“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了“破烂流丢一口钟”;随后他又钻进柜子把桃子吃了,一枚鲜桃瞬间变成了桃核;最后,悟空变成老道士的模样,给藏在里面的小道士剃了头发,小道士愣是变成了一个小和尚。于是,这场“猜枚”的结果是唐僧师徒三局全胜。
有了孙悟空这样的法力,不愁成不了“猜枚”或者“射覆”的达人。不过,文学作品终归是虚构的情节,历史上会不会有这样的射覆达人呢?
4东方朔精通射覆
我们都知道,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性格幽默、言辞机敏,一生中留下的著作也很多。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东方朔的另外一面。根据《汉书》的记载,他很擅长于射覆。有一次,汉武帝将一只壁虎用碗盖住,然后开始让大家猜度碗底下究竟是何物。很多人做了尝试,结果都没有猜中。而东方朔根据当时的时辰、日期、方位等进行了推算,就认为被覆之物像蛇但是有脚、善于爬行,因此应该是壁虎。汉武帝很高兴,就赏赐给东方朔十匹锦帛。
不过,汉武帝非常宠信的倡优郭舍人不信,认为东方朔就是恰巧运气好而已。于是他就请奏汉武帝,要测一测东方朔的真本事。郭舍人将树木上寄生的虫子盖在碗底让东方朔猜。东方朔起卦以后,推算出被覆之物生长在高高的树上,行动缓慢如虫,靠吸风饮露生存,因此应该是树上的寄生虫。
然而郭舍人并不服气,又将毛笔覆盖在器物之下让东方朔猜。东方朔认为,这次的物件是被人常常拿在手里的,它带有毛发,见水生力,应该是毛笔。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东方朔,看来他真是一个射覆的高手达人。
其实只是一个古代的游戏,但是我们依然用了两个篇幅进行了文化解读。而这样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游戏其实不仅仅是射覆,我们在文中提到的“牙牌令”也算。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文章中继续进行讨论,感谢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