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不能光修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人或许都有无助的时候,最大的无助莫过于无能为力。甚至你都没有资格为之做出任何行动,一个动作都不行,更别说振臂高呼了。
庄子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倘若“心死”也不会再有什么悲哀了,这虽然看上去令人悲哀,但仍比不上内心遭遇无助时的“悲哀”。好比滔滔江水,你剩下的只有感慨。
无法改变,无从下手,甚至连呼吸都是多余的。这就像,泰山崩于前一样。时间、节点、崩裂的程度,你都无法改变。
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是高层次的洒脱与临危不惧。而待我们追溯这句话的出处,乃是苏洵所作《心术》也。
而苏洵的“修心之术”,乃是为将之术。故,开篇苏先生讲“为将之道,先治其心”。很显然,这种临危不乱,是有前提条件的------为将。
也就是说,当阁下拥有应变之策,就可以有条件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显然,并不是最难的,因为为将,可以有能力改变状况,而真正的无能为力,是做出任何动作都是多余的,就好比人在千里之外窥见泰山崩塌一样。
或许有人就问了,既然在千里之外,跟你又有何干?
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不能用距离的远近来衡量,都在宇宙间,谁也别说自己能独善其身。就好比伏尔泰所言,“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现在来看,用雪崩中的雪花,描述这种无助心态,还是比较贴切。稍稍有点差异之处在于,在雪崩之前,这片雪花预感到了雪崩。
但,预感到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这种心碎,要比“哀莫大于心死”,来得更加残忍。
甭管怎么说,“泰山崩于前”也好,“雪崩”也好,人总归还是要往前看的,稳住心神最重要,修心成了关键。
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能改变谁呢,能改变什么呢?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仿佛谁都改变不了,甚至连自己都不能改变。为了改掉一个臭毛病,自己跟自己死磕几十年,未必就能分出谁胜谁负!
更谈不上改变一场雪崩了。
既然谁都不能改变,那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操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心,以免庸人自扰。
当然了,能力范围外的心,不操也不行,因为只有思考得多了,才能遇到关键问题的时候,应变自如。
这显然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操心,一个是能力。
这就像矛盾对立统一的两面性一样,操过多的心,就容易伤神,不操心就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修心,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不修心,可能有一天真的会成为雪崩中的雪花;修心,某一天真的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当然了,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心态好,就能解决问题的。这背后必须有一套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后盾,当无数次泰山崩于前被演练和推演之后,自然遇事不慌,从容应对。
好心态,源自于见过大场面,应付过大阵仗,经验丰富,科学前瞻,表现在世俗眼前的才是“临危不惧”。
正如《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不仅仅要修个临危不惧,还要修个“不窥牖,见天道”,更懂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并且,还要修出一个“心无挂碍”,更要修个“兼济天下”。这很难,但只要用心,都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