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鹿柴等行草书法作品欣赏及创作行书
声明:本篇的图文由冯彬藏墨独家原创,书法作品版权归冯彬藏墨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王羲之、米芾、文徵明等书法大家是中国古代行草书的标杆,也是擅长中锋用笔的高手。行书的用笔特点是中锋与侧锋并用,笔画无论方圆,以中锋切入为主,这是行书创作的一个基本大法。
笔者认为:在行书书写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笔画在不断地起止和转折,笔锋也是不断地向侧锋方面转化,但是要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并非容易,这取决于我们要灵活掌握调锋,要做到笔锋能随倒随起,能中能侧,否则就会造成笔锋呆滞、僵化。
什么是中锋呢?笔者认为:所谓的中锋是指在运笔过程中,笔心常在点画的中线上游走,或者是万毫齐力的行笔,而侧锋的运笔特点就是笔尖偏于笔画的某一方,偏重于辅毫用力。
一、行草书作品
唐·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冯彬藏墨
行草书作品:唐·王维《鹿柴》,作者:冯彬藏墨很多刚学书法的师友认为临帖很关键,甚至说把帖临好了就是把书法练好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笔者认为临帖只是学书法的基础,重点是在创作,为什么有的人写单个的字挑不出任何毛病,把字连起来一看就漏洞百出呢?主要问题就出在用笔、结构及章法上面。
我们先谈谈行书的用笔,著名书法家赵孟曾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如: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转笔等。笔者在文章开头就谈到中锋,中锋用笔是行书的关键,因为中锋运笔就是将笔的主峰保持在笔画中间,藏头护尾,令笔心藏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的优势就在于可使点画饱满、圆润、浑厚而有质感,达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效果,为什么我国历代书法名家像王羲之《兰亭序》的作品能风骚全球,关键是中锋用得好、用得妙。
二、行草书作品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冯彬藏墨
行草书作品:唐·柳宗元《江雪》,作者:冯彬藏墨笔者前面谈了行书的用笔,我们再来谈谈字的结构。所谓字的结构就是由一笔一画组成的。很多师友都知道我们开始练书法时买来的字帖大部分前面几页都是笔画,也就是说首先要把笔画练好,然后把笔画串联起来就组成了字,就像工厂里的工人先把零件加工好,然后再把零件组装成设备是一个道理,如果零件不合格,设备能好到哪里去呢?
对一个字的笔画来说,我们在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疏密有致、相互配合、仰覆向背、穿插互联、整齐协调、谦让避扰、彼此照应、形断意连、左顾右盼,适当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笔画之间搭配前呼后应。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宽、窄等就如同阴阳学所说的那样,必须要阴阳调和,该细就细、该长就长,该宽就宽,既做到对立又做到统一,才能使字的结构优美并符合法度。
三、行草书作品
唐·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冯彬藏墨
行草书作品唐·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作者:冯彬藏墨最后笔者想谈谈行书的章法,这也是书法创作的重中之重,所谓的章法就是整篇作品的布局。这主要涉及到作品的字距、行距、字的大小、高低、留出天地(空白)等等。
我们在创作一幅作品之前就要计算好,比如有多少字,写多大的字,根据字数和字的大小需要准备多大的宣纸和几号毛笔,是采取竖式还是横式排列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书写过程中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2.html